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北宋五子、朱熹的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的是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理论D.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2020-08-24更新 | 170次组卷 | 155卷引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朱子物语》记载:“仁是根,恻隐是萌芽。亲亲、仁民、爱物,便是推亡到枝叶处。”这反映了(       
A.朱熹继承了孟子人性论思想B.理学思想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C.宋代学者固守儒家传统主张D.孔子的伦理思想得到了强化
2019-12-2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国际学术界认为,朱是孔、孟以来中国最大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以后综合了新儒家思想,在新基础上建立哲学体系的最重要人物。下列选项跟朱熹密切相关的(       
A.融合了佛教、道教、法家的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B.提出“格物致知”,进而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认为人性的最高境界是天理,提出“天人合一”学说
D.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4 . 教育反映出时代的社会需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西汉的建立,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和思想禁锢的时代,“诸儒始得修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文礼……于是‘喟然叹兴于学’,文化教育开始从沉闷肃杀的氛围中走出来……在文化教育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还兴办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学。……(太学)其教授选择德高博学的经师大儒担任,称博士;……太学的教学内容都是儒家的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之外,《论语》《孝经》人人必修……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设立,在郡国称为学,县称为校……”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缺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缺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长沙文史网《西汉儒家教育与官学模式的确立》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了国家的人才必须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要肩负起为国育才的重任。他设想的学校体系有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地方的郡县学、乡村的小学,还有私立的学院。受教育的对象既有王公贵族的子女,还有黎民百姓的子女。黄宗羲认为学校还应是政府监督机构,他意图赋予学校议政的功用,使学校成为监察机关。他的理想中的学校是国人的代表机构,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与以天子为代表的政府进行对话的检察机构。这种对话不是一种对立,而是通过议政来起到限制君权的作用,从而实现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

——摘自高维英《论黄宗羲的民主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教育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且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对于“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黄宗羲设想的学校有何特点。
2019-12-2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土地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商鞅变法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发展,准许土地自由买卖成为商鞅变法获得预期效果的根本原因,他首次将农业称作“本”,把“令民归心于农”作为“圣人”的“治国之要”……相比之下,董仲舒认为由于土地可以买卖,形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他对允许土地使用权流动大为不满,阐发了政府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并流露出对集权的偏好(这与先秦儒家观点中对政府角色的认识大不相同)。在他看来,“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不仅必要而且合理,“君权神授”论的提出,使儒家登上了“独尊”的宝座,法家作为政策工具,被纳入儒家学说的一统体系。

——摘编自钟祥财《封建社会农业政策对王朝更替的影响》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比商鞅和董仲舒对土地问题的看法,归纳董仲舒治国思想的特点。

材料二   中国自汉武帝以来,如何使农业人口与土地重新结合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北魏面对中原地区的较高级经济、文化和政治与财政制度,他们不得不加速自身的汉化进程,以求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在此思想基础上的均田制做到了有授有还,还田之后再授,使封建国家寻找到了一种既能有效控制国家户籍,又能不间断地授田与编户齐民的途径,不仅使小农有了可以作为世业土地的桑田,也使国家土地制度有了赖以延续的基础。

——摘编自李炜光《北魏均田制与新租调的制度更新和思想价值》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影响。

材料三   唐代实行三教并重政策。统治者从政治需要出发,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到了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摈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宋代理学兴起,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2019-12-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朱熹《观书有感》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
A.格物致知B.经世致用C.三纲五常D.发明本心
7 .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④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8 . 中国古代文化

材料一 唐代印刷品中,历书(日历)占很大比例,质量也较其他印刷品为优。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需要掌握农时和节令的变化,因而社会需求较大。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以及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吉凶禁忌,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为了争夺市场,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

——摘编自罗仲辉《印刷史话》等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唐代印刷业的发展状况及其社会影响。

材料二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继位,诏求直言。朱熹上疏提出了他的“帝王之学”的两条基本原则:“先格物致知”,“自然意诚心正”,这样就可以应对天下的一切事务。扩充了天理,克服了人欲,就会“圣心洞然,中外融彻”,也就是心正意诚。据《宋史》记载,此后不久,有人在路上碰到朱熹,劝他见皇帝不可再讲“意诚心正”,“上所厌闻,戒勿以为言”,朱熹回答说:“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摘编自李申《简明儒学史》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朱熹的思想和品格。

材料三 《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

两派争论情况简表


(3)阅读材料三,概括两派学者的分析角度,任选一组争论进行说明。
2019-02-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2018-06-09更新 | 8863次组卷 | 135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