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陆、王心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名言,下列言论出自他的是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我国明代有一思想家说:“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致良知”B.“格物致知”C.“工商皆本”D.“贵儒尊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史·儒林传序》:“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百余年,其教大行,其弊滋甚。嘉(嘉靖)、隆(隆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其中“姚江之学”指的是
A.二程学说B.朱熹学说
C.陆九渊学说D.王阳明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王阳明说“良知”即“天理”,认为良知是先天就具备的,“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一认识
A.吸收借鉴了西方的民主思想B.暗含否定权威利于思想解放
C.颠覆了传统社会的等级观念D.继承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2021-01-29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即理也”,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这种变化根源于
A.儒学危机的出现B.社会经济的发展
C.佛道思想的影响D.理学的内部分歧
6 . 中国古代某学说极度推崇内省的功能,把人们对外部现实世界的追求,引向内心世界的磨炼,从心灵深处自觉奉行纲常名教,在客观上引起了冲击传统偶像的后果。这主要反映出
A.理学体系在批判融合中形成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抨击
C.社会生活冲击儒家伦理秩序D.心学利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
7 . 理学家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但对于如何求“理”却有着不同的主张。一种主张“格物致知”,一种主张“致良知”。这两种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王守仁、陆九渊B.朱熹、王守仁
C.朱熹、程颢D.陆九渊、程颢
8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王阳明与弟子之间的问答集《传习录》中最有名的一句话“满街皆是圣人”,在王阳明看来,无论是庶民还是圣人都有同样的心,但是他们都在私欲前止步,毫不怀疑圣人的权威性。而16世纪后半期的思想家李贽却把圣人的权威看作是问题,论述“夫圣人亦人耳.不能无势力之心;虽盗环,不能无仁义之心”(《道古录》),努力把圣人平民化。两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A.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体现推动儒学的世俗化
C.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体现反对君主专制主张
10 . 王阳明出任地方巡抚时,曾发布大量的“告谕”,制定“乡约”,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随,和顺乡里,死丧相助……为政者抚辑下民,为民者小心以奉官法。总之,人人要去恶从善,永为良善之人。这反映出王阳明
A.关注下层民众的经济诉求B.引导官民的道德自觉意识
C.倡导经世致用的优良学风D.宣扬上智下愚的等级观念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