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开始充满具有个性的人物,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且也这样来认识自己。当这种对于个人发展的推动力量和一种掌握当时一切文化要素的特性结合起来时,于是就产生了意大利所独有的“多才多艺的人”——全才。以下不属于“多才多艺的人”思想的是
A.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B.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憎恶
C.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D.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
2020-08-31更新 | 18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真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上帝已经赐给我们一位品质高贵、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们的领袖。这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新希望。……所谓教士们,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无不同之处,并非自成团体,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来保护弱者,惩治坏人的宝剑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权力的手中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   1840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时期,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近代思想界也开始了它近代化的历程。在西方各种思潮传入影响下,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近代思潮勃然兴起,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既包括有形的物质制度性因素,也包括精神性因素”……同时“中国社会的特定的历史土壤……从根本上限制、影响与规定着不同时期人们社会活动的基本方向和格局”。

——孟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变迁的社会原因初探》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1840年后中国思想界变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0-08-07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选考班)
3 .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 ……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番话的目的是宣扬(     
A.上帝的权威B.因行称义C.先定论D.因信称义
4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攒、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重大变化的主要内容。
2020-07-27更新 | 408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1549~1560年,约4776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的日内瓦,其中1536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2020-07-09更新 | 8050次组卷 | 7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四)历史试题
6 . 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中等教育兴起,逐渐成为各个派别思想斗争的新阵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7年,路德宗神学家,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德意志人的伟大导师”的梅兰克顿提出了自己的中等教育计划:“每一学校应包括三个班级。在第一班级中,应授以本国语文及拉丁语文的初步读写、拉丁文法、信条、主的祈祷与教会仪式的祈祷文及赞美诗。在第二班级中,应以拉丁语为讲授语文拉丁文应彻底熟通,阅读拉丁作家的著作,并继续宗教教育。在第三班级中,应阅读更为高深的拉丁文著作,并研读修辞学及辩证术。”

——节选自克伯莱《西洋教育史:上册》杨亮功,译,台北:协志工业丛书出版股份公司,1955年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梅兰克顿中等教育计划的特点。

材料二   1892年德国中等教育进行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减少文科中古典语言深程的分量,在其他中学增加自然科学和现代语言课程;增设实科中学(注重自然科学)和文实中学(注重数学)为学术性学校类型。实科中学的数量不断增加,由1875年的80所增加到1895年的86所,在校学生的数量也不断攀升。1901年,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实科中学获得了与文科中学、文实中学相等的权利,其毕业生可以升入大学。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德国中等教育特点发生哪些变化。分析该变化出现的原因。
2020-07-09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2020-07-08更新 | 8374次组卷 | 79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十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名校练习卷(二十四)历史试题
8 . 乔托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绘画大师,在他的绘画中,基督、圣母等神圣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远离人世的统治者,人物形象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有血有肉且容易亲近的崇高的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
A.极力否定教会神职人员权威B.力图打破神学对人性的束缚
C.着力破除人们对宗教的迷信D.努力拉近神与民众间的距离
9 . 14世纪至17世纪的西方思想家们,虽然在政治方面仍属于中世纪的历史阶段,但他们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无疑更接近和认同于西方近代历史。据此可知,他们
A.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B.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C.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D.反对变革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宗教改革后产生了很多新教派别,它们都不承认罗马教廷,但是基督教仍然存在,对上帝的信仰仍然存在,不同的是自由思考已经形成。这主要是指
A.新教完全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B.人的价值和作用开始得到承认
C.允许信徒对《圣经》有不同解读D.信仰自由得到新教教派的尊重
2020-05-23更新 | 397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从化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3月名校练习卷(四)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