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都是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B.都是为了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C.都不同程度地为后世所借鉴
D.都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019-03-02更新 | 446次组卷 | 27卷引用:安徽省肥东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曾说,无法化约为统一性的多样也是混乱,不是源自多样性的统一性是暴政。这可以用来说明
A.地方与中央的关系B.专制和暴政的关系
C.人民与政府的关系D.自由与秩序的关系
3 . 1878年,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他出生的时候,路易十四还在统治,他死的时候,路易十六已经戴上了王冠。所以,他的摇篮映照着王朝盛世的余晖,他的灵柩投射着大深渊的微光”。这里的“微光”指的是
A.理性主义冲击着法国的封建专制B.法国开始进入资产阶级大革命
C.伏尔泰葬入思想圣殿巴黎圣贤祠D.波旁王朝正处在法国极盛时期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00年之后的欧洲航海探险时期,欧洲人的思想和技术与亚洲、美洲和大洋洲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发生碰撞。这些碰撞留下了运送者和接受者,作为在一场文化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参与者。但是,如果你认为文化记忆系统只为保存和促进“传统”服务,那将是一个错误。维持一种有活力的文化系统,意味着不断筛选新的观点,再用形式表示,将它们变成社会大众所接受的知识容器。过去的文化不断发生改变,正如今天的文化样。文化记忆系统的功能是协商、调解这些变化。

——摘编自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既然任何人对于自己的同类都没有任何天然的权威,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于是便只有约定才可以成为人们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该观点认为
A.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B.民众应该敢于挑战一切权威
C.法律是民主权利的可靠保障D.政权合法性源于人民的意愿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们看到,每一代人的情感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这一时代的风格是震颤的、羞怯的或眩晕的,另一时代的风格或许就成了粗犷的,再过一个时代它或许变成了像俯视人类的上帝一样无动于衷。所有这!都不是故意做出来的,而是由许多社会原因决定的”。

——朗格毕《艺术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世界历史中的一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2021-06-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伏尔泰认为共和政体提倡自由平等,它的原则是正确的,但共和会产生党争,引起无政府状况和不断的骚乱。伏尔泰希望哲学家做国王,这样在他的领土上,理性越是进步,狂热和迷信所造成的损害就越小。据此可知,伏尔泰
A.认为政体构建需关注理性发展B.主张建立以理性为原则的共和政体
C.本质上希望保留封建特权等级D.强调君主立宪制最能体现自由平等
2022-06-29更新 | 85次组卷 | 2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恩格斯说:“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些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
B.大革命时期的无政府主义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D.工业革命时期的理想主义者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羲,其父黄尊素系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受酷刑而死。黄宗羲在青年时期积极参加反对阉官的斗争,中年又出生入死地进行抗清的武装斗争。在他的主要著作《明夷待访录》中,开篇便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建立一种开明的君主政体,即设置掌实权的宰相或政府首脑,与天子共议朝政。他认为天下之治乱系于法之存亡。他反对残苛的非常之法,主张贤人本着宽简之法尽量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公平,即古代所谓的贤人政治。该书通过抨击家天下的专制君主制度,向世人传递了光芒四射的民主精神,这在当时黑暗无比的社会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材料二   孟德斯鸠,出身贵族世家。1716年,孟德斯鸠继承了其伯父在波尔多议会议长的职务。其著作《论法的精神》完成于1748年,在该书中,他鲜明地表达了对英国君主立宪资本主义形式的欣赏和认可。他认为,在专制政体下,君主任意生杀豪夺,为所欲为,反复无常;人民无任何规则可遵循,所以,专制政体的原则只能是恐怖。他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他认为是法律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强调法律作为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一个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的基础。该书被称为继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之后又一部对人类法律文化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式著作,书中阐述的理论和原则对后世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芳《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的比较》等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主张的异同。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和孟德斯鸠政治法律思想在当时对本国产生的不同影响,并分析产生不同影响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卢梭说:“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国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如果有一种神明的人们,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重:但是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卢梭这样说的原因是
A.民主制不利于社会进步B.民主制下将无法创造出更加十全十美的政府
C.民主制存在着许多弊端D.民主无法避免强制,无法保证少数人的利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