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社会世俗生活的发达造就了广泛和多样化的艺术需求使艺术品无论数量和种类都远远超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是艺术赞助的时代几乎所有艺术品都是订制的。艺术家与赞助人的委托订制合同表明赞助人并非单纯的出资者不只关心价格、人手、完成时间等问题也非常关注艺术品的风格、题村、内容、布局等。当时工艺与美术的分离闻所未闻艺术家都是在手工艺作坊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自幼就进入作坊跟随某个师傅从跑腿打杂到学徒、助手逐渐掌从事艺术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艺。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艺木家通常能应付多种不同的艺术需求既能绘画也能从雕塑和建筑由此造就了众多“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摘编自刘君《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何以能繁荣发展》

材料二值得关注的是伏尔泰的很多思想与儒家确实体现出一致性。比如伏尔泰说“试把全世界的儿童集合起来你只能从他们身上发现纯洁、温良和胆怯……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这种天赋人性本善的思想则完全与孟子对人性本善论述方式相同。伏尔泰还把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称为“人类的法典”。果然在法国《1793年宪法》的人权宣言中在阐释自由时就把此奉为道德上的唯一原则。

——摘自叶匡政《儒家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一种力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思想主张与儒家思想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这一做法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二   下面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依据材料一命题的认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来,是欧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在他们心目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因此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这是“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但是,文艺复兴并非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赎罪券的抨击,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地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一时之间,“九十五条论纲”成了民族战斗的共同纲领。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材料三   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他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他们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摘编自《法国通史简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一词的由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文艺复兴并非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赎罪券的抨击立刻燃起了燎原之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兴阶级思想家的政治要求。
4 .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中国的本土人文精神》

材料二   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既是旧传统的批判者,也是新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摘编自《马克思选集》中文版第3卷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徽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者提出的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西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差异的社会根源。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明清时期进步思想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启蒙思想则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理解?
(4)据以上分析,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2019-10-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把农耕看作对自然法则的臣服,认为人通过劳动可与自然及神的力量接触而不朽。随着劳动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奴隶的普遍化,贬低劳动的观念产生,对手工业和商业的贬斥尤为明显。进入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神学家们视劳动为人类抵御欲望诱惑、实现自我拯救的途径之一。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狄德罗指出劳动是人生快乐的源泉,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等。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唯一方式,人类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发现自身的本质。——摘编自付长珍王成峰《从生产自身到发展自身

——西方劳动观念的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受儒家思想影响,古代中国社会轻视劳动,劳动者地位低下,但同时又重民本,倡勤劳。新文化运动中“劳工神圣”思潮促进了人们对劳动者的重视,唯物史观及劳动价值论的传播进一步推动了劳动者地位的提高。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集体主义教育和阶级划分,劳动光荣观念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平均主的分配方式被破除,“勤劳致富”成为主流劳动价值观。

——摘编自田守雷《中国主流劳动价值观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劳动观念变迁的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现代主流劳动价值观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
6 . 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   中外名画鉴赏



(1)以上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展览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被称为两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按文学作品的风格归类,它们属于哪一类?
(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社会存在的反映,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作品的思想价值?

展览三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卢梭《社会契约论》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展览三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
2019-10-1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泸源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补考一)历史试题
7 . 文化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材料二   如果说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使人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则使中国人从孔子儒家为轴心的传统文化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追求个体从大家庭中冲决出来取得自由平等独立的权利和地位。……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思想家是如何利用中国形象批判现实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人找到的“最重要的是非标准”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是非标准是由近代哪些中西文化论争的核心主张积累而来?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西方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雅思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孟德斯鸠认为,中国的统治者因为严格遵守礼教而取得成功.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仿效.

——周晓非《启象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并分析两者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分别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推崇中国文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
2020-02-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启蒙运动的生意

材料一   谁是18世纪法国《百科全书》的读者?他们居住在王国的哪一个地区?属于什么社会阶层?

……订单分布图表明,四开本(其中一个版本)遍布法国全境,但是……城镇比农村好,商业中枢比穷乡僻壤好,……对《百科全书》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地方:在中世纪晚期获得过大量的教会和教育机构的古老的城市以及随波旁王朝的兴起而成为行政和商业中心的城市——高等法院、科学院和总督府的所在地。在那些刚刚感觉到工业化躁动的未来之城里,四开本的销路不太好。

代表了《百科全书》市场极端情况的是贝桑松和里尔;前者是一个有228000人口的守旧的外省省会,共消化了338部四开本;后者是一个有61000人口的发展中的工业中心,只卖出了28部。……其中只有15位商人。大多数人来自传统的精英阶层:以高等法院的法官为首的穿袍贵族和以贝桑松驻军军官为首的军人。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生意》罗伯特·达恩顿


问题
(1)《百科全书》的主要编撰者是谁?
(2)上述材料描述了《百科全书》出版发行中的哪些现象?
(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你对上述现象的看法历史
2019-11-0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程朱理学把“理”当成最高的本体,把宇宙实体和宇宙规律与儒家伦理的原则结合起来,在道德实践上,“理”被强化为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虽然这个外在的、客体性的权威有其很强的道德规范和指导功能,但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所抑制的。因此,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则的根源。他们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内在价值更胜于外在权威,使人的道德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所以,从理学到心学,宋明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逻辑的内在的展开。

——摘编自陈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

材料二   宋明理学曾在启蒙运动时期被广泛推崇。伏尔泰就曾指出,“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他们帝国(中国)的组织,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管理最好,而且最优秀、最古老、也是最广博的王国”。当然,伏尔泰为了达到反对宗教神学的目的,对中国文化和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赞美有言过其实之嫌。但就其结果而言,他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极度赞美对法国的启蒙运动倒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美】麦克尼尔《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推崇宋明理学的原因,并谈谈你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