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420世纪初世界历史大事简表

时间大事主要内容
14世纪至17世纪文艺复兴冲击宗教神学的世界观,高扬人文主义旗帜,追求人的价值和尊严。
15世纪至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葡萄牙、西班牙早期殖民扩
张,世界市场初现。
16世纪宗教改革打击罗马教廷的权威,扩大世俗权利,建立民族、民
主、节俭的新教会。
1718世纪启蒙运动冲击封建王权等级特权,提倡理性,提出天赋人权、自
由、民主、平等、权力互相制约等。
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无产阶级
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18482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发表,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19世纪6070年代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摘编自《世界近代史》

从上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两件大事,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表3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对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的认识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表3
时期与人物认识
16世纪初,葡萄牙学者佩雷斯根据早期西方航海家和商人的记载,完成了《东方概要》书稿。中国人是白人,不留胡子,眼睛细小,稀疏的头发很长。他们右手拿两根筷子,左手把碗拿到嘴边,用筷子往嘴里送饭。中国人是基督徒,什么食物都吃。
17世纪末到中国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李明出版了《中国近事报道》书信集。中国人差不多是白色的,南方有些人是黑的,眼睛狭长、扁鼻、少须。“在欧洲以外的其他国家中,只有他们和西方一致,他们发明了纸、印刷、火药、精瓷及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当被视为优于其他民族”。
18世纪末来华英国人巴龙的《中国游记》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做了描述。中国人高颧骨、尖下巴、剃掉部分头发,头颅像个圆锥体,是大自然的“畸人种”。肤色属于“褐色”。语言原始面难懂。中国文明是低等文明,中国人是低等民族。

——摘编自张先清《16-18世纪欧洲社会关于“中国人”的种族话语》

任选一个时期,谈谈你对欧洲人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明”认识的理解。(要求:认识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16—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14—17世纪)
明清启蒙运动是在复兴“三代之制”的旗帜下展开的。如黄宗羲等曾以《左传>中民为“神之主”、《孟子》中“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批判君主专制:“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早期启蒙运动犹如在理学的磐石下畸形生长的一株弱草,发生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少数进步思想家中,其影响也未超出少数清醒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及江南一带的士子阶层。文艺复兴是通过对希腊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的重新高扬而进行的一场以人文主义精神反对封建主义精神的斗争。正如伏尔泰所指出:文艺复兴的重大意义不在于简单复古,而在于“创新”。文艺复兴把人的自由与解放推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摘编自刘念慈《试析中国早期启蒙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异同》


表为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启蒙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1-05-06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演变历程


——摘编自扈琼琳《西方政治制度评价标准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采用一个合理的时间尺度,对西方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评价标准进行阶段划分,并作出合理解释。
2021-12-10更新 | 1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学科素养测评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成就
14世纪意大利“文学三杰”: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15世纪—16世纪意大利“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珙罗、拉斐尔。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1597年出现了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教科书《炼金术》。
17世纪1632年伽利略《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出版;1687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1690年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改府论》出版。
18世纪1733年伏尔泰的《哲学通信》出版。1748年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出版;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1781年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出版。
19世纪1831年法拉第在一次会议上展示了他发明的圆盘发电机。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1859年达尔发表《物种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思想解放与科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逻辑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某历史研究小组从图书馆查阅了一套《中外思想家传》,从中摘抄了涉及以下人物的部分内容:①孔子②苏格拉底③朱熹④黄宗羲⑤威廉·莎士比亚⑥卢梭


请从上述人物中至少选取三人构成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洛克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及联邦权(管理对外事务)的分立,同时承认体现在议会中的立法权的优越地位。但是立法权并不是无限制的,它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身及财产的自由。体现在国王及其政府身上的行政权在立法权的控制下管理国家;立法权在国王及其政府的行动破坏国家的法律时,有权更换国王及其政府。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据材料结合所学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与美国的政体,围绕“分权思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2-01-0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度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转型是一种社会质变,指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整体性的变革,包括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的变迁,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西方历史分水岭“社会转型期”,它标志着中世纪与近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近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选择材料中的一种观点,从社会转型角度运用史实多方面地论证你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指出材料中“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这一观点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