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亚里士多德把非城邦政治称为野蛮政治,他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凡人由于本性,或由于偶然而不归属于任何城邦的,他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
A.着重强调城邦至上理念B.宣扬理性主义精神
C.反对公民追求个人权利D.赞成雅典直接民主
2021-12-27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关于美育教育,柏拉图强调灵魂的美善,并使人学会“把心灵的美看得比形体的美更为珍贵”,并领悟到“行为和制度的美”。这一美育思想
A.推动了民主走向顶峰B.服务于城邦现实政治
C.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D.忽略了知识的重要性
4 . “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B.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C.教育能使人认识美德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2021-11-01更新 | 401次组卷 | 62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在苏格拉底看来,城邦最需要的是织工、农民、鞋匠和建筑工人;在这些人仍不能使城邦自给自足的时候,还需增加冶工、牧人、商人和小贩,这种设想蕴含着
A.专制主义理念B.自由主义精神C.法律至上原则D.小国寡民情结
2021-10-07更新 | 4917次组卷 | 44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当苏格拉底看到一个雅典公民因长途旅行感到十分劳累,而他的奴隶背负着沉重的行李却没像他那样疲惫时,苏格拉底指责道,一个有教养的人竟然不如一个奴隶,这是一种耻辱。在他看来,体育锻炼的意义在于培育公民
A.健康强壮的体魄B.追求美好心灵的养成
C.坚持不懈的毅力D.对雅典城邦的荣誉感
2021-09-18更新 | 22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柏拉图在著作中写道:“没有等级之分,那么,连狗也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为所欲为,驴马也可以自由地上街到处撞人而不加约束,盲目混乱的民主自由必然会破坏社会秩序的基础。”据此可知,柏拉图
A.否定公民的自由权利B.抨击社会风气的败坏
C.批判雅典的司法不公D.反对无序的民主自由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同他的老师一样,认为法律的作用不能仅仅惩罚犯罪,而应该以正义的精神为指导,教育公民知晓善德和正义,从而消饵犯罪。这表明二者都
A.重视美德的社会价值B.忽视法律的现实作用
C.认识到直接民主弊端D.鼓励希腊人理性思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苏格拉底认为,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如果遗憾了,就理智地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这一观点
A.以人的感觉判定一切B.否定宗教神话的作用
C.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D.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苏格拉底是第一位把哲学从神秘中召唤出来的人,虽然在他之前的所有哲学家都在从事哲学,但只有他才把哲学引向日常生活的主题,以便探索德性与恶行,以及普遍的善与恶,并使我们认识到,天上的东西,无论是我们的知识遥不可及的还是别的什么,纵然完全为我们所知,也与善的生活毫无关系。材料旨在说明苏格拉底
A.尊崇理性和追求思想自由B.强调正义和德行都是智慧
C.认为理性应用来指导生活D.主张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2021-05-17更新 | 284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