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理性时代的到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18世纪,欧洲社会不再颂扬个人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各种爱国人士的塑像竖立起来,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这反映出欧洲
A.封建专制王权进一步强化
B.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扩大
C.启蒙运动推动思想的解放
D.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显现
2019-06-18更新 | 662次组卷 | 20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洛克说,上帝没有报复心,不会生气,也不会惩罚人类,而是仁慈的“有耐心、安慰人…富于同情心的神”,是值得人类依靠的,因为这样做是出于理性的,并不是因为害怕或受强迫。这一思想
A.讽刺了教会的虚伪和腐败B.助长了人类理性化倾向
C.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D.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3 . 一位启蒙思想家说:“政权它在本质上属于人民,仅仅为人民所固有,并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在这里,他主张
A.三权分立B.自由平等C.主权在民D.反对教权
2020-02-04更新 | 441次组卷 | 16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末,法国在华传教士马若索回国时为法国皇家文库收集了几千卷中国图书:传教士杜赫德包罗万象的巨著《中华帝国志》很受启蒙学者的欢迎。这说明当时中华文化西传的重要原因是法国(     
A.宗教改革的需要B.大革命的推动C.民族国家的形成D.理性主义成长
5 .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C.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平等的观点完全相反
D.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6 . 它依据从“自然”、“理性”等推演出来的入权”之类的原则,强调肃清君主专制政体,实现有法律保障的自由平等。材料中“它”是指
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
C.启蒙运动时D.近代科学兴起
7 . 恩格斯曾指出:“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因此,“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了“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17、18世纪欧洲的思想家们
A.主张强化王权,进一步消弱教权
B.强调用理性去判断人世间的是非
C.强调人的灵魂获救要靠自己的信仰
D.确立了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022-04-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联盟(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在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这里“大兴土木”是指
A.解除人的精神枷锁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D.构建民主法制社会
9 . 卢梭认为最高统治权必须体现“公意”,“公意”就是社会中每个人的意志的统一,“公意”是不能分割的,不能转让的。卢梭在此阐释的理念是(     
A.天赋人权B.分权制衡C.自由平等D.主权在民
10 . 近现代科学的某些成果,它们的价值并没有都直接体现为现实生产力,而基本体现在认知层面,体现在对真理的追求,对世界的合理性解释。科学的认知价值,曾经而且依然体现在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在17世纪,科学对“人类思想解放的推动”主要表现为
A.突破经典,提出相对论B.促进启蒙运动的发生
C.推动人文主义的产生D.否定权威,证明地圆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