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讲:“在我们学戏以前,青衣、花旦两工,界限是划分得相当严格的。”青衣必须是“抱着肚子唱”,“直到前清末年,才起了变化。首先突破这一藩篱的是王瑶卿先生,他注意到表情与动作,演技方面才有了新的发展。”这反映了京剧艺术
A.重视表演的规范性
B.虚拟性动作被取消
C.融合多种艺术手段
D.在发展中不断创新
2 . 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A.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B.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
C.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2019-01-07更新 | 470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戏曲艺术
3 . 京剧研究学者刘老君在《浅谈京剧的发展——京剧与城市的关系》一文中认为“戏剧与城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城市具有最先进的有关戏则发展的各种理念和资源。”这说明京剧产生的重要前提是
A.各地商人纷纷在北京建立会馆
B.北京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C.北京地区的贵族、官员十分多
D.四大徽班相继到北京汇报演出
2018-11-19更新 | 300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4 . 艺术是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明)文徵明书《后赤壁赋》

材料二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苏轼

材料三 京剧,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初叶的上海报《申报》上,之所以叫京剧,是出于各地观众对于它出自北京的称谓,充分体现了它鲜明的地域特征。

—彭飞《中国的戏剧》

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这反映了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评论的绘画应属于什么画种?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京剧得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

2018-10-09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夏津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这
A.反映了人民的理想主义追求
B.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C.抨击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D.冲破了宋明理学的束缚
6 . 昆曲与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两座高峰。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
②京剧是在昆曲和秦腔基础上,吸收徽戏和汉戏等剧种的优点和长处基础上演变而成,全面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③昆曲名称正式产生于清初,京剧正式形成于乾隆年间
④昆曲属于曲牌联套体,京剧属于板腔体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2018-09-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戏曲艺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崇祯年间所刻曾楚卿编《莆曾太史汇纂鳌头琢玉杂字》中40幅演戏对联中剧目
忠孝类节义类功名类风情类
1.苏武:《牧羊记》
14.蔡伯喈:《琵琶记》
15.苏茧:《鹦鹉记》
16.刘殷:剧名不详
17.五伦:《全备记》
18.姜诗:《跃鲤记》
19.凯文:剧名不详
20.杨显:剧名不详
21.玉箫女:《玉环记》
22.刘锡:《宝莲灯》
23.朱寿昌:剧名不详
24.赵氏孤儿:《八义记》
25.蔡端明:《洛阳桥记》
26.三省半:剧名不详
15.孟道:剧名不详
27.杨氏:《杀狗记》
28.杨正卿:剧名不详
29.李彦贵:《卖水记》
30.文俊:剧名不详
31.王十朋:《荆钗记》
32.孟琰:剧名不详
33.包文拯:《包公案》
34.韩朋:《十义记》
35.冯京:《三元记》
25.薛仁贵:《白袍记》
36.韩信:《千金记》
37.曹彬:剧名不详
38.班超:《投笔记》
39.苏秦:《金印记》
40.刘知远:《白兔记》
41.吕蒙正:《破窑记》
42.傅春卿:剧名不详
43.薛登山:《薛家将》
44.文显:剧名不详》
45.朱买臣:《渔樵记》
36.《拜月亭记》
46.梁山伯:《同窗记》
47.陈三:《荔镜记》
48.薛荣:《合钗记》
49.《西厢记》
14种10种11种5种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站合。)

8 . 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之所以能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因为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
B.民众群体更为广泛
C.迎合民众文化需求
D.内容贴近民众生活
2018-09-12更新 | 805次组卷 | 29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戏曲艺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2018-06-09更新 | 11879次组卷 | 16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戏曲艺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包公戏是戏剧舞台上的艺术典型。京剧形成后,包公戏出现了复杂面貌,既有铡驸马时的铁面无私、主持正义的清官形象,也有用打龙袍代替打皇帝维护君主尊严的卫道者形象。这充分说明
A.清代的包公戏更尊重历史事实
B.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C.老百姓对司法公正的强烈向往
D.京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2018-05-08更新 | 43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戏曲艺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