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戏曲艺术、乐舞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来华访问期间,观赏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京剧剧目。下列有关“国粹”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同光年间徽班进京B.乾隆末年开始形成
C.道光年间逐渐成熟D.民国初年走向世界
2 . 下表据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有关唐宋的论述整理而成
领域变化
文学方面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
美术方面以五代为分界,以前的壁画大多强调传统风格,以后的水墨画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
音乐方面唐代以舞乐为主,乐律重形式;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文学艺术内容渐趋低俗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发展
C.城市市民数量不断增加D.文学艺术出现显著变革
3 . 元代戏曲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大致相同的模式,就是大团圆的结局:善良的人无论遭到多少磨难大多会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冤案即使生前得不到洗刷死后也能得到昭雪,相爱的男女青年不管经历多少风雨还是终成眷属,正义不管遭到怎样的践踏终会得到伸张。这一模式
A.推动了民族间文化交流和认同B.反映了下层民众的社会理想
C.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主张D.弱化了戏剧教化民众的作用
4 . 清代有《都门竹枝词》 写道:”......谱得燕兰韵事传,年年岁岁出新编。......公会筵开白昼间,嗽嘈丝管动欢颜。 ......”据此判断
A.京剧艺术走向成熟B.影视作品不断丰富
C.戏曲艺术广受欢迎D.明清小说不断创新
2019-12-0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以后士风颓糜,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二   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灶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

材料三   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着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材料四   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
(3)结合材料四,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6 .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中记述道:“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辞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由此可见
A.戏剧发挥了对民众的社会教化功能B.戏剧与文人学子的教育形式相同
C.戏剧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心声D.戏剧表演的内容都是历史事实
2019-11-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①喜欢画中国画
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④喜欢听京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019-11-02更新 | 40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蒲圻高中高二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京剧是我国古代戏曲重要的剧种之一,虽产生较晚,却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表演风格。京剧将舞蹈、音乐、美术、审美等融合,再运用节奏进行串联,使观众易于获得听觉和视觉上的美感享受。演员运用唱念以及丰富多变的形体动作来展现戏曲内容,促使观众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揣测人物的个性色彩和内心情感。每个京剧表演都由多个人物角色共同参与完成,对于京剧表演中的“行当”均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通过动作的范围、韵律等来体现舞台的程式性,把每个角色的差异性充分表现出来。

——摘编自范俏倩《京剧表演的美学特点浅析》

材料二19世纪后期,京剧班子进入上海演出,“沪人初见,趋之若狂”。受上海社会发展的影响,京剧进行了大量与时俱进的创新,采用新剧目和新演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海派京剧”。上海开埠后引发的社会变迁,使得艺术运营模式从为朝廷和官僚服务让位于为市民和群众服务。随着不少西人出入上海,西方文化涌入,如西洋乐器、用于化妆的高级水粉、平等意识和科学精神等被灌注于京剧表演中,让这一传统艺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成为上海都市中艺术欣赏的重要对象和演出标杆。海派京剧紧跟时代步伐,引导民众关注社会现实,对推动文化转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摘编自和清、董姗姗《清末民初海派京剧新剧目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京剧艺术表演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派京剧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2019-10-2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明清时期,许多具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诗人积极参与戏曲创作,甚至自操檀板,粉墨登场。作为以叙事为主体的戏曲,甚至让长期充当文坛主流的诗词创作屈居于次要地位。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的黑暗和封建制度的衰落
B.反封建色彩的小说得以蓬勃发展
C.民众追求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
D.商品经济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
10 . 下图是京剧中的道具马鞭。手持马鞭在戏台上走几圈,意味着已经翻越了千山万水,由一个城市到达了另外一个城市。这表明京剧的特点是
A.多种艺术的综合性
B.时间的同步性
C.场景的虚拟化
D.表演的程式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