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电气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霍布斯鲍姆在其《革命的年代》一书中着重表现了19世纪的历史。他认为,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英国工业革命的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有益启迪》

材料二   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1812—1870年)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研究英国的工业文明,可以给我们一些借鉴意义。研究狄更斯作为一个作家对于现代化的经验与感受,可以深化我们对我国现代化的认识和思考。

——《狄更斯小说中的工业文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这一时期科学理论和技术进步的代表性成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借助狄更斯小说作品用以研究英国工业文明的合理性。综合材料一、二,谈谈英国工业化带给我们的认识与思考。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电视剧《乔家大院》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乔致庸在福建武夷山准备开办票号,为了让他在北京的总部得知在半个月内必须代替地方官府向朝廷缴纳饷银的任务,他的手下十五个昼夜都没有停歇,快马加鞭终于赶到北京,把消息告诉总部。在今天看来,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的事在当时却如此困难。

材料二   2002年10月中旬,英国的一家报纸评出的“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塑料袋形成的白色垃圾不能降解,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并且,在生产塑料袋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免疫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以“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为主题,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要求:以科技与生活为中心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9-06-2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第八单元测试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使用石油的记载。《元和郡县图志》中记载(公元578年)“石脂水……燃之极明……突厥围酒泉,取此脂燃火焚其攻具,得水逾明,酒泉赖之获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云:“石漆,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鄜、延境内(今陕西境内)有石油……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

材料二 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石油在中国古代的主要用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石油“大行于世”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后期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两次能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4 . 我们习惯上称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开辟的时代分别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技术革新的开始领域不同
B.动力机器的发展阶段不同
C.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同
D.对世界市场的形成意义不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A.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
D.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019-05-07更新 | 540次组卷 | 23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革命力量”是指
A.石油
B.电力
C.化工
D.钢铁
2019-04-2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省级联考】河北省2014届高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7 . 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与该项技术革命直接相关的理论成果是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理论
B.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C.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8 . 阅读1901—1999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者不同时段的国别分布图表,从中可以看出
A.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主导地位
B.二战前后科学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
C.科技的创新与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D.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心集中在欧洲
2019-04-02更新 | 175次组卷 | 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文科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农民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动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也不屑一顾。但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这部书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材料二   迈克尔·法拉第(1791年~1867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1831年10月17日,他首次发现电磁感应规象,被称为“电学之父”。法拉第的代表作是《电学实验研究》,全书三卷别讨论了电磁感应现象,表述了电磁感应定律;讨论了电解问题,确立了电解定律,研究了用各种不同方法产生的电是否有同一本质的问题。法拉第关于电的理论研究,推动人类社会迅速进入“电气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法拉第两人科学著作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人著作形成不同特点的原因,并指出其共同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在发电机的理论奠基、发电机制造、电器发明等三个关键环节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家依次是
A.瓦特→莱特兄弟→史蒂芬孙
B.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
C.法拉第→西门子→爱迪生
D.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2019-03-0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海安市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