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1 . 清末民初,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墨学竞有全面复兴之势,“西学墨源”说广为流行。《民报》评选的世界四大伟人,有墨子而没有孔子。这主要是由于(     
A.墨家主张与西学一致B.儒家思想急剧衰落
C.民国建立提升墨家地位D.重建文化自信之需
2022-12-06更新 | 400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七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化小题狂练-高2023届二轮自创专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陈旭麓曾评价某历史事件:“……已经越出康、雍、乾以来厉禁知识分子干预时事的成规,它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举子士人的登场在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更明显地标志着世风和士风的变化。”其中“士风”的变化指(     
A.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B.革命派参与内政改革
C.维新派掌握政治实权D.顽固派宣布实行“新政”
3 . 古代的中国习惯以“天下”一词言说人类生存空间(实际运用中往往指中国),但到了晚清,逐渐代之以“瀛环”“万国”“全球”“世界”等说法,以“外国”“异邦”等说法描述中国以外的域外空间。这一变化(     
A.表明传统朝贡体系的彻底崩溃
B.体现由“师古”到“师夷”的重大转变
C.契合列国并立的近代全球秩序
D.反映了人们对世界文明的深刻探索
2022-12-04更新 | 367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并不是由传统思想中的民主观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介绍西方的民主制开始的。”材料意在说明(     
A.传统的民本思想得到继承发展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已经开启
C.中国人积极寻求救亡图存之路D.两书重点介绍西方民主制度
2022-12-01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体育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招班)
5 .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同改良派的“变”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但是,比之布新,除旧更难。因为它会打破大大小小的旧饭碗,从而把代表私人利益的仇神招来。当它与历史的惰性合流之后,又会成为护旧的力量。该学者旨在说明当时(     
A.守旧势力根深蒂固B.社会思想新旧杂陈
C.除旧革新已成定势D.中体西用观念仍需更新
2022-11-30更新 | 488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76 年,郭嵩焘出使英国,将沿途见闻记入日记《使西纪程》。书中盛赞西方的政治制度。该书在国内小量印发后,遭到顽固派的攻击、谩骂,朝廷将其书毁版,禁其流传。导致这一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西方列强存有戒心B.中国书刊发行体制尚不规范
C.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D.守旧官员极力维护传统体制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赡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舆。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22-10-30更新 | 161次组卷 | 2卷引用:复习点07中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据此推知,梁启超意在(     
A.宣扬中学西学同源B.说明民主政治须结合传统
C.反思戊戌变法得失D.强调国人未领悟民权真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康有为认为,只要光绪帝下诏变法,中国的面貌很快就能焕然一新,他说:“纪纲一变,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久道化成。以恢属地而雪仇耻不难矣。”这可用于说明(     
A.维新运动得到统治者支持B.维新派急于改变落后的现状
C.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D.维新变法增强了中国的国力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3—1860年和1902—1904年的中国国内翻译西书状况

          类型
城市
出版西书种类(种)
宗教类科学类
香港3723
广州2913
福州2616
厦门130
宁波8620
上海13833

1843——1860年


——据熊月之《译书与西学东渐》整理


比较材料,指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翻译西书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的历史意义。
2022-10-0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综合测试-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