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02年,梁启超在《拟讨专制政体檄》中指出:“ 对专制政体者,我辈之公敌也,大仇也! ……我不愿与之共立,我宁愿与之偕亡!我辈今组织大军,牺牲生命……壮行何畏,师出有名,爱声其罪,布告天下,成使闻知。”由此可知梁启超(     
A.有意领导资产阶级革命B.完全否定改良道路
C.主张暴力手段改变政体D.深刻反思传统文化
2023-02-12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何面对外部世界一直是横亘在中国人面前的一道难题。110年中华民族奋斗史,给我们的启示是(     
A.改变自己,影响世界B.刺激反应,保种保教
C.弱肉强食,适者生存D.以血还血,称霸世界
2023-02-1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姚莹在《康鞑纪行》中列出了他所搜集的世界地图、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地形图、新疆南北两路形势图等。论及边疆史地研究,姚莹说:“四海万国具在目中,足破数千年茫昧,异时经略中外者庶有所裁焉。”据此可知,姚莹强调(     
A.关注世界和平B.师夷长技C.介入世界事务D.经世致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九世纪末,中国学术界掀起一股研究墨家学派的科技成就及“尚同”“兼爱”“天志”等学说之风,并用“西学墨源”说来解释它们与西方科技、民主议会制度、基督教的关系。这种做法(     
A.适应了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C.阻碍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D.动摇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5 . 1880年,郑观应在《易言》中说:中国的出路“一言以蔽之曰:莫如自强为先”“自强当法欧洲,欧洲各邦皆以通商为大经,以制造为本务。盖纳税于货,而寓兵于商也。”材料表明郑观应(     
A.主张凭借军事工业自强B.继承洋务派的自强主张
C.提倡税制和兵制的改革D.强调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2023-02-1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天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19世纪末,严复一连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文章,以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为武器,呼吁国人因时而变,救亡图存,这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据此可知,严复的目的在于( )
A.关注中西文化差异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宣传维新变法思想D.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2023-02-10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鸦片战争期间,魏源曾评价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帅,歼夷兵⋯⋯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这一评价体现出(     
A.官民关系的改善B.中国民众力量的强大
C.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践行D.魏源对西方认知的转变
2023-02-10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一做法意在(     
A.动摇恪守祖训的观念B.启迪民众开启民智
C.践行中体西用的理念D.借助传统减少阻力
9 . 康有为认为,政治之学最美者,莫如吾《六经》也;泰西所以强者,皆暗合吾经义者也;严复也认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思想与《大学》所谓诚正修齐治平之事有不期而合者。这反映维新派(     
A.倡导中学西源的学说B.形成成熟的向西方学习理论体系
C.肯定儒家文化先进性D.托古改制以减轻维新变法的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反映了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三人最终目标一致,可谓殊途同归
C.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D.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
2023-02-09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