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近代中国某政治家提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为此他发起了(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 . 郭嵩焘、郑观应以中国传统的本末观分析西学,认为西学内部有本末、体用之分,“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其体在育才于书院,议政于议院,其用在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这说明他们(     
A.提倡侧重学习西方器物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
C.对西学有着深入的认识D.摒弃了“华夷之辩”思想
2022-08-17更新 | 1573次组卷 | 19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3届高三高考冲刺历史试题6
3 .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思想家曾发动了“近代中国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督促当时的政府“拒和、迁都再战、变法”。下列属于这位思想家的代表作的是
A.《海国图志》B.《孔子改制考》C.《天演论》D.《文学革命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梁启超曾在某报创刊号撰写《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申明了“去塞求通”的宗旨。下列报刊,符合梁启超办报“宗旨”的是
A.《昭文新报》B.《申报》C.《时务报》D.《戏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严复称“任公(梁启超)妙才,下笔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后,于报章文字,成绩为多,一纸风行海内,观听为之一耸。”要感受“任公妙才”可以阅读
A.《革命军》B.《变法通议》C.《资政新篇》D.《新学伪经考》
8 . 甲午战争失败马关议和之时,李鸿章在与伊藤博文的对话中清醒认识到“我国人之长夜酣梦,已因贵国之打击而破灭,从此可以觉醒.”下列史实最能反映李鸿章的认识的是
A.国人开始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以求托古改制
C.严复翻译《天演论》提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
2021-02-0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下列口号或学习内容按阶段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伸民权”“设议院”        ②师夷长技        ③文学革命        ④创立民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10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020-08-13更新 | 410次组卷 | 27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乐成寄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