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维新变法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梁启超认为,西方的强盛与“学会”有着密切的关联。他指出近代中国国民“爱国心薄弱,团结力相差”,只有“心相构,力相摩,点相切,线相交,是之谓万其涂,一其归,是之谓国”。由此可知,梁启超意在(     
A.揭示西方强大的原因B.调整民主革命的斗争策略
C.发挥学会的凝聚功能D.强调国民性教育的重要性
3 .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是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组织联邦共和政体……将取欧美之民主以为模范。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忧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

材料三 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所以Bolshevism的胜利,就是二十世纪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新精神的胜利!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先指出严复宣传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再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和孙中山在政体主张上的不同。
(2)据材料二,概括国人对西洋文明觉悟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最后的觉悟”的核心内容。
(3)据材料三,指出李大钊的政治主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目的。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

——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

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主流价值从文化迷失到再次走上文化自信的探索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思相结合,“托古改制”,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他借鉴的西方政治主张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设议院、开国会D.建立民主共和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面是对近代某一时期的知识归纳,该内容主题应是
维新思想的涌动
反洋教斗争逐渐展开
反清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晚清的自救运动
A.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B.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C.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D.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完善的,从来不需要向任何蛮夷戎狄学。在这种封建文化势カ一统天下的背景下,近代中国引进西学,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发展,最方便而自然的做法就是从儒家文化中引经据典,并将其发展成为引进西学的理论依据。

——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1)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引进西学的特点,并举两例说明。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中国思想界异常活跃、变化剧烈的时期,请概述这时期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变化情况。并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
2021-11-30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897年,梁启超在《倡设女学堂启》的招选学生章程中提道:“缠足为中国妇女陋习,既讲求学问,中人极宜互相劝改,惟创办之始,风气未开,兹暂拟有志来学者,无论已缠足未缠足一律俱收,待数年以后,始画定界限,凡缠足者皆不收入学。”由此可知当时
A.女子教育模式完全西方化B.放足运动具有反清色彩
C.西学东渐冲击了传统习俗D.革命党人倡导移风易俗
2021-11-18更新 | 587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大联考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甲午战争后,梁启超在《中国积弱溯源论》一文中说:“是故吾国民之大患,在于不知国家为何物。”这旨在说明
A.清政府海权观念的淡薄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
C.启迪国民意识的重要性D.清政府未发动民众力量
10 . 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历史主题研学时查阅的资料内容,可概括出他的研学主题是
《四洲志》《海国图志》
《资政新篇》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A.救亡图存的探索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民族危机的加剧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