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上书光绪帝:“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天下幸甚。”张之洞也认为:“不变其习不能变法,不变其法不能变器。”这反映出(     
A.李鸿章张之洞接受维新变法思想
B.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有新发展
C.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变法图强思想成为思想界主流
2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认为中国应该“始则师而法之,继则驾而上之”,提倡设翻译公所,培养翻译人才,借以扩充西学的范围。这说明冯桂芬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B.力主维新变法改变中国命运
C.关心时政力图“师夷长技”D.主张全面西化实行君主立宪
2022-02-17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等湘系洋务领袖一方面以“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为由,大力兴办洋务。另一方面,则时常强调“纯用洋枪,终失长短互补之妙”,“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这些言论
A.理性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B.反映清朝统治日益孤立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加速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4 .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如此一来,便能“既免迂陋无用之饥, 亦杜离经叛道之弊”。这种政治文化观曾主导了
A.晚清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运动D.新文化运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认为,“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重要作用,这种思想就是劝告中国人不要怕西方思想文化的负面影响,相信中国文明在与西洋文明充分接触后,一定能够重构一个新体系。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思想
A.打开了学习西方的缺口B.是维护封建体制的借口
C.猛烈地冲击了传统文化D.是瓦解封建制度的策略
6 . 梁启超于1923年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材料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符合以上三个时期探索的先后顺序的是
①“师夷长技以自强。”
②“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③“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的D.②③①
7 . 有学者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体西用”的文化模式,“树立了中西文化交融下中国近代文化演进的路标”。此观点意在说明,“中体西用”
A.调和了中西文化冲突的矛盾B.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先河
C.加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消亡D.有利于中国近代新文化发展
2020-06-08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
9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10 . 有人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站在中国传统框架中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变局,是“消极的防卫型现代化”。下列选项中,符合其观点的是
A.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B.同光新政时洋务思想
C.严复主张循天演之律D.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