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6 道试题
1 . 19世纪后半期,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的士大夫普遍讨论面临的“变局”,关于“变局”的判断,由最初的“数百年未有”,扩展到“千年”“数千年”。这种现象说明(     
A.社会对时局变化达成了广泛共识B.西方思想传入扩展了士大夫的历史视野
C.官僚集团对社会变化的认识加深D.知识分子取得了晚清政治变革的主导权
2022-08-25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的印刷活动多为印刷佛经、教材等。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咸通九年刻印的《金刚经》,它由7张纸粘成一卷,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据统计,被销毁的书籍的总数相当于《四库全书》著录与存目总数的十倍。


狄德罗主持出版的《百科全书》,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制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整理自《中国古代史学史简编》《启蒙运动的生意》等

材料三   不同时期中国译著概况简表译著类别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2022-07-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从晚清到民国初期,中国各阶级先进力量的主张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到追求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提倡民主与科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这一演变过程说明(     
A.变化主要缘于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B.西学的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C.向西方学习已成为人民群众的共识D.近代中国实现了制度层面的真正转型
2022-07-06更新 | 564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必修政刑厚风俗、植贤才、变旧法、祛积弊、养民练兵、通商惠工,俾中兴之治业,蒸蒸日上,彼自俯首帖耳”;“言其用”,则购其利器、学其技艺,“彼之所长,我皆夺而用之矣”。他旨在强调
A.维新变法B.师夷长技C.实业救国D.中体西用
2022-01-12更新 | 4696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冯桂芬主张设立船炮局并聘洋人为师,“招内地善运思者,从受其法…工成与夷制无辨者,赏给举人,一体会试。出夷制之上者,赏给进士,一体殿试”。这反映出(     
A.科举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B.洋务运动近代化成效显著
C.制度变革的条件已经成熟D.民族危机引发观念更新
6 . 口号一直是我国的独创,各个时期都有过很多有特点的口号,这些口号或反映时代特点,或激励人。下表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口号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扶清灭洋”,“实业救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打倒孔家店”,“要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枪杆子中出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坚持抗战到底”,“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打倒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从表格中选取相成(同一主题或同一时期)的口号(2-3个),拟定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明提取的口号,观点明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等湘系洋务领袖一方面以“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为由,大力兴办洋务。另一方面,则时常强调“纯用洋枪,终失长短互补之妙”,“制胜之道,在人不在器”。这些言论
A.理性指出了洋务运动的不足B.反映清朝统治日益孤立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加速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8 . 据统计,从1840年到1861年,在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历史地理方而的翻译著作.这些著作基本上向国人呈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世界形象。此时,中国士大夫所看到的西方文化是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坚船利炮”的练兵制器技艺、“天文算数”的自然科学、“以商贾为本计”的经济制度、“凡事会议而后行”的政治制度等西方近代文明。这些著作
A.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国人传统的夷夏观
B.体现了士大夫从西方社会视角否定封建制度
C.表明人们欲以西学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说明国人已经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9 . 1864年,奕䜣提出“将外洋各种机利火器实力讲求,以期尽窥其中之秘。有事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指出“我能自强,则彼族尚不致妄生觊觎,否则后患不可思议也”。这些认识,反映了
A.崇尚科学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潮B.洋务运动改变了中西军事力量对比
C.中外交汇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D.中体西用理念蕴含抵御侵略的目的
2021-03-28更新 | 229次组卷 | 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李鸿章说:“自秦政变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今各国一变再变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之而不悔。”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
A.改变传统的守旧思想B.学习西方的变法改革
C.坚持中国的守法传统D.为人臣必须明哲保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