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 道试题
1 . 陈旭麓指出:“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洋务运动为了富国强兵,是‘师夷之长技’;戊戌变法为了救亡图存,是吸取西学以变政。”他意在强调
A.政治变革具有思想启蒙作用B.鸦片战争刺激了民族的觉醒
C.学习西方符合时代发展趋势D.中西交汇促进改良思想创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图是中国近代前期发生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从图中任选两个或者多个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反映的社会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或多个事件,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早在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就认定“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到1894年,张之洞仍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十余年思想几无进步。这主要是由于
A.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B.洋务派的阶级局限性
C.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2022-04-03更新 | 47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发掘、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和“民主思想”的风气:以前不受关注的墨子学说受到空前关注,古代大批能工巧匠的名字也突然走到历史前台,频频见于报端。这主要是由于
A.儒学地位的衰落B.政治改革的冲击C.中西文化的冲突D.维新思想的影响
2022-01-28更新 | 630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晚清时期,“西学中源”说一度流行。顽固派代表王仁俊认为“西法袭取我中法”,“西法难逃中法之窠臼”;“近年西学西政,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孔子先发其端”。这表明当时
A."西学中源"思想成为主流B.新旧势力的剧烈冲突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D.华夷观念的根深蒂固
6 . 晚清重臣张之洞曾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办强学会和《时务报》,起初张之洞非常赞赏《时务报》,号令所有湖北的官员人手- -份,要懂得西学;但是看到梁启超鼓吹民权时,张之洞认为违背了名教的“君君臣臣”。张之洞的态度说明了他.
A.提倡实业救国B.支持君主立宪
C.鼓励全盘西化D.囿于中体西用
7 . 1874年清政府筹议海防建设,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主张“御今日之侮”须“效彼之长”,对此,大理寺卿王家璧主张“勿以事非已出轻改前人,勿以能顺夷情不顾国是”。王家璧这一观点
A.认为学习西方是以夷变夏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C.是对中体西用主张的突破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2021-11-20更新 | 38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的创造固然不能靠简单地依傍他种文化而得,但它也不能离开不同文化间的冲突与交流而孤立进行。文化的冲突与交流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它、不仅是人类社会无从避免的文化现象,而且也是文化发展的加速剂,新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任何形式的思想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时,都是以本民族文化的特征为主体,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注入新的生命力,适应新的要求。

——摘编自张妍妍《从文化冲突看近代中西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材料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的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如此猛烈、痛苦的动乱……”。该论述可印证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10 .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一书中,痛感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之乱象,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治世主张。结合所学,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对“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B.冯桂芬依然没有放弃“天朝上国”的心态
C.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大大刺激了冯桂芬的思想
D.该主张成为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2021-08-24更新 | 28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