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晚清时期,“西学中源”说一度流行。顽固派代表王仁俊认为“西法袭取我中法”,“西法难逃中法之窠臼”;“近年西学西政,日新不已,实则中国圣经,孔子先发其端”。这表明当时
A."西学中源"思想成为主流B.新旧势力的剧烈冲突
C.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D.华夷观念的根深蒂固
2 . 晚清重臣张之洞曾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在上海办强学会和《时务报》,起初张之洞非常赞赏《时务报》,号令所有湖北的官员人手- -份,要懂得西学;但是看到梁启超鼓吹民权时,张之洞认为违背了名教的“君君臣臣”。张之洞的态度说明了他.
A.提倡实业救国B.支持君主立宪
C.鼓励全盘西化D.囿于中体西用
3 . 1874年清政府筹议海防建设,前江苏巡抚丁日昌主张“御今日之侮”须“效彼之长”,对此,大理寺卿王家璧主张“勿以事非已出轻改前人,勿以能顺夷情不顾国是”。王家璧这一观点
A.认为学习西方是以夷变夏B.激发国人救亡图存意识
C.是对中体西用主张的突破D.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2021-11-20更新 | 389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涵随时代变化而变化。1861年冯桂芬指出西学中“如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皆得格物致理”,“格致”一词正式指称西方科学并流行起来。冯桂芬提出“格致”新词义
A.减少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B.提供了中体西用的理论依据
C.促进了传统儒学向近代转型D.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社会风起云涌,在历史的大潮中,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与它们分别在思想上相对应的是
A.中体西用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
B.中学西源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师夷长技
C.西学中源思想——清末新政——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D.中西并用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
6 . 下表为清末学人邵之棠编著《皇朝经世文统编》中的一部分分类目录,其中收录了自清初至1901年士人有关“经世致用”的文章两千余篇。该列表反映了当时
分目基本内容
文教部学术   经义   史学   诸子   字学   译著   礼乐   学校等十五门
地舆部地球事势通论     各国志   地利   风俗   水道   农务等十一门
理财部富国     银行   钱币     茶务     公司   国债   赋税   盐务等十四门
考工部工艺   制造     矿物     铁路   机器     纺织     电报   邮政共八门

A.“中体西用”观念阻碍文化革新B.晚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涉及范围广
C.学术文化结构超出传统中学范畴D.西学引入导致“经世之学”衰弱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7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写道:“战败无可置疑地证明了满人无力应付时代的挑战,自强运动那种表面化的现代化,无法使江河日下的统治获得新生。”符合这一论述的历史过程是
A.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B.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C.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D.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2020-10-14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c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²+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B.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D.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9 . 有学者总结说:“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的过程。”句中省略句应是
A.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B.始而言政、继而言技、进而言教
C.始而言技、继而言教、进而言政D.始而言教、继而言政、进而言技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材料二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经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为“内学”的“中学”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内容。
(2)材料二从哪一视角否定“中体西用”思想?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并加以说明。
(3)材料三中陈旭麓的观点启示我们学习西方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