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世纪末,华商各商会成立后基本上都把“兴商学”列入组织章程,通过创办商业学堂、商业报刊和宣讲所、阅报所等多种形式致力于近代商业教育。这体现了
A.洋务运动范围的扩大B.思想文化救国成为主流
C.政府保护华商的利益D.商战思想的传播与深化
2020-12-0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了清末民初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反侵略逐渐成为共识B.不同学派相互渗透
C.盛行崇洋媚外的风气D.学习西方不断深入
3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道:“……各国并兼,各图利己,藉商以强国,藉兵以卫商。其订盟立约,聘问往来,皆为通商而设。英之君臣又以商务开疆拓土,辟美洲,占印度,据缅甸,通中国,皆商人为之先导……”据此可知,郑观应强调
A.振兴商务可以自强B.学习西方科技可以巩固国防
C.重农抑商有损国体D.清政府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2020-11-17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材料表明
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2020-10-09更新 | 197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二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民权”与“民主”这两个词均为舶来品,同源于一个词,意为“人民的权力”。但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思想家王韬等人,均倡民权而反民主,认为“民主之制,犯上作乱之滥觞也”。这反映出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根深蒂固B.中西文化交流遭遇挫折
C.民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D.维新变法成为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保守者以此说来拒斥外来文化,维新者则以此为西学在中国扎根创造条件。这说明
A.比较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主要方法
B.研究者的立场影响其对历史的解读
C.历史事件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
D.历史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其后世影响
2020-01-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上·浙江·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此其用”。该观点
A.反思洋务运动
B.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C.依然停留在器物层次
D.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019-10-19更新 | 147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联盟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王韬在近代首次提出“变法”的主张,他在介绍西方国家的“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这三种制度时,最早提出废除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与众民共政事并治天下”的君主立宪制该思想
A.为最早的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兴起
C.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D.受社会进化论思想影响
10 . 陈虬是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言人之一,1889年他在乡试试卷《日月星辰系焉》一文中明确指出“天无不动之物”观点,批驳了“天不变”之经义。这一观点
A.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
B.总结了变法失败的教训
C.体现了向近代转变的特征
D.提出了科举变革的要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