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在国家决策机制上,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借鉴了孟子关于国君要听取“诸大夫”和“国人”意见的思想,发展出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民意见相同”才可实施的主张。该主张
A.突破了“中体西用"模式B.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C.与传统“民本”思想无异D.将学习西方制度付诸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冯桂芬建议在广东、上海设翻译所,招收15岁以下的颖悟少年人学培养,延请国内外名师,教授语言文字、自然科学以及经史等内容,从而达到“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目的。这一主张
A.体现了中体西用的色彩B.受到了洋务运动的影响
C.冲击了科举制度的地位D.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
2021-11-09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世纪80年代,中国一批开明人士强调“泰西富强之道,在有议院以通上下之情,而他皆所末”,同时又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凡事虽有上下议院议定,仍奏其君裁夺”。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源于
A.洋务运动弊端丛生B.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民主革命浪潮高涨D.中体西用实践破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 行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 国所征中国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A.司法主权亟须重构B.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外交体制必须变革D.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他们对清政府的弊端进行了揭露,但他们的批判起初仍是站在完善旧制度的立场上的,并没有表示出对制度本身的怀疑和否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他们开始怀疑和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后来他们的思想逐步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材料中的“他们”
A.是“民主革命”思想的倡导者B.未能超越“中体西用”思想范畴
C.依附洋务派而始终缺乏独立性D.是与洋务思想分离的早期维新派
6 . 早期维新派人物薛福成认为“西国各学各事之所以能胜人者,……即其用人行政之有议院,工商诸务之有公司,亦合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所以鲜有败事也。”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主张发展工商业B.主张中国推行议会制度
C.推崇西方的制度D.西学内涵比洋务派缩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据研究统计,从1844年至1898年,提出变局论的人不下80人,其中有明确身份的68人中包括主持清朝国政的王公大臣3人、督抚大员8人、一般京官9人、中下层地方官13人、使领参随人员4人、早期维新思想家在内一般士人24人、商人与无科名者7人。由此可见
A.向西方学习已成社会共识B.清政府积极主张变革图强
C.士人群体已出现变局意识D.维新派阶级基础十分复杂
2021-06-03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一真题历史变式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启蒙思想家郑观应在1894年即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版《盛世危言》,愤懑溢于言表:“或谓‘议政院宜西不宜中,宜古不宜今。’此不识大局,不深知中外利病者之言耳……今日本行之亦勃然兴起,步趋西国,陵侮中朝。而犹谓议院不可行哉?”此言论
A.准确预见了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B.积极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C.对维新变法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D.首次提出借鉴西方宪政精神
9 .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仿效西方议会制度。
2021-03-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近代史判断题专项训练(236道)
10 . 中国近代早期改良思想家主张“中体西用”。
2021-03-12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近代史判断题专项训练(236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