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875年,郑观应在《易言》中写道:泰西列国“设有上下议院”。“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这一认识
A.是对中体西用的具体表述B.说明维新变法得到民众认可
C.对洋务派的思想有所突破D.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2022-05-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在国家决策机制上,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王韬借鉴了孟子关于国君要听取“诸大夫”和“国人”意见的思想,发展出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民意见相同”才可实施的主张。该主张
A.突破了“中体西用"模式B.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C.与传统“民本”思想无异D.将学习西方制度付诸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他们对清政府的弊端进行了揭露,但他们的批判起初仍是站在完善旧制度的立场上的,并没有表示出对制度本身的怀疑和否定,但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他们开始怀疑和否定君主专制政体,后来他们的思想逐步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材料中的“他们”
A.是“民主革命”思想的倡导者B.未能超越“中体西用”思想范畴
C.依附洋务派而始终缺乏独立性D.是与洋务思想分离的早期维新派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4-1914年间中国“民主”一词使用数量统计图(使用数量)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1864-1914年间任一时段对“民主”一词的总体使用情况并分析原因。(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分析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变政!;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材料一、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与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以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为核心内容开展的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请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发展历程。
2021-01-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百灵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近代中国民主思潮的发展,彰显了“思想”的价值与力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一种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或手段追求的。为此,人们在接受或宣传、介绍西方的民主理论和学说时,往往有所选择,这就影响了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完整理解和系统接纳。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有人说它们是民主政治的基石,但在“五四”之前,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重视,除严复、梁启超等个别人外,几乎没有其他思想家宣传、介绍过。

--摘编自王奇生《新文化运动是如何“运动”起来的》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近代前期民主思潮演进的相关史实,就“思想的价值与力量”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陈炽、郑观应等人主张设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这股思潮
A.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B.成为维新思想的先声
C.植根于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D.旨在抵制暴力革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近代有人认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由此可知,此人属于(   
A.保守派B.维新派C.革命派D.洋务派
2020-07-1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绥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早期维新派产生的原因是
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   ②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③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   ④中华民族危机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0-06-18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