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维新思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世纪末,郑观应指出:“盖国之强弱相等,则借(国际)公法相维持,若太强太弱,公法未必能 行也。”对于中国,“如一国有得,各国均沾之语,何例也?……中国所征各国商货关税甚轻,各 国所征中国货税皆务从重,何也纳之吝也?”郑观应意在说明此时中国
A.司法主权亟须重构B.变法图强迫在眉睫
C.外交体制必须变革D.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 . 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外形势的变化,有识之土纷纷就“立国”“富强”提出各自的经济主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7~1870年,游历英国的早期改良派代表人物王韬主张以商为“国本”。他说:“迁拘之士动谓朝廷宜闭言利之门,而不尚理财之说。中国自古以来重农而轻商,贵谷而贱金,农为本富而商为末富。如行泰西之法,是舍本而务末也。…盖富强即治之本也。”“泰西诸国以通商为国本,商之所至,兵亦至焉。

担任过洋行买办、长期从事洋务企业经营管理的郑观应指出:“中国以农立国,西洋以商立国。…今也不然,各国并兼,各图利己,借商以强国,借兵以卫商…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安得谓商务为末务哉!”“状元实业家”张謇认为:“立国之本不在商也,在乎工与农,而农为尤要。盖农不生则工无所作,工不作则商无所鬻。相因之势,事所固然。”

——摘编自张霞《民国时期“三农”思想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晩清社会经济思想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85年,有官员上书说:“设立上下议院,凡练兵筹饷各举,使斯民身居局中。”清廷回复:“外洋……与中国政体迥殊,若仿其议院之制,无论扰乱政治之大患……其事断不能行。”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要素内容
A上书人身份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B上书人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
C清政府态度坚持施行新政
D该事件背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A.AB.BC.CD.D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薛福成晚年曾提出“工体商用”的思想,他认为“泰西风俗,以工商立国,大较恃工为体,恃商为用,则工实尚居商之先”。郑观应也认为应“以工翼商”,“若有商无工,纵令地不爱宝,十八省物产日丰,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材料表明
A.爱国实业家主张工商皆本的思想B.实业救国思想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C.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实业的重要性D.甲午战争推动商业立国思想发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2020-10-09更新 | 197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东曹县三桐中学高二上期期末模拟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83-1933年美国实行了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是美国经济赶超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时期。就整体关税来说,1789-1816年实行的是财政关税,1816-1863年是保护关税。在此期间美国先后制定了一些重要关税政策。受欧洲贸易自由化影响,1848-1860年,美国进口税率从60%下降到了20%一30%,结果贸易逆差不断扩大,1861年,通过新关税方案,将进口关税提高到了47%,1890年,选一步提高到了49%,即使到了1913年,美国进口品的平均关税仍旧高达32%。1930年,美国进口关税提高到了53%。在较高关税保护下,美国对外贸易规模逐年扩大。



——摘编自田索华《对外贸易保护与美国经济崛起:1783-1933>

材料二   受西方重商主义思想的影响,郑观应力倡保护关税。郑观应认为,清政府实行的进口税畸轻、出口税畸重的关税政策,实为“困商之虐政”。为“决胜于商战”,建议师法“泰西税法”,“用官权以助商力所不逮”,“重订税则,厘正捐章”。他建议对于出口货物,“税宜从轻”,“以广去路”;对于进口货物,“一律加征”以“重税以遏来源”,尤其是对那些“非日用所必需”之物,“虽加数倍亦不为过”。

——摘编自彭立峰《晚清海关关税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贸易保护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有关保护关税的主张,并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1873年,华蘅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
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
2020-07-11更新 | 6091次组卷 | 59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历史高考试题 (山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4年(光绪二十年)郑观应在《盛世危言》写道:“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人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其意在说明
A.禁止洋贷保护小农经济B.要学习西方与洋商争利
C.抵制日货强调收回利权D.倡导洋务主张变法维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甲午战前,中国出现一股君民共主的政治思潮,陈炽、郑观应等人主张设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凡国家大政方针,由议员根据民意议论利害得失,再上呈君主定夺”。这股思潮
A.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B.为维新运动创造了条件
C.植根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D.旨在抵制暴力革命思想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中叶,晚清社会兴起了一股反传统的重商思想,在重商思想的实践中,促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务未兴之时,各国闭关而治,享其地利而有余。及天下既以此为务,设或此衰彼旺,则此国之利源源而往,彼国之利不能源源而来,无久而不贫之理。所以地球各国,居今日而竞事通商,亦势有不得已也。……是故中国之于商政也,彼此可共获之利,则从而分之;中国所自有之利,则从而扩之;外洋所独擅之利,则从而夺之。三要既得,而中国之富可期。

——摘编自薛福成《筹洋刍议·商政》

材料二   今朝廷欲振兴商务,各督抚大臣果能上体宸忠,下体商情,莫若奏请朝廷增设商部,以熟识商务,曾环游地球,兼通中西言语文字之大臣总司其事,并准各直省创设商务总局。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户政》

材料三   中国对外贸易经数十年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已在世界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但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货多为制造品,出口货多为原料品”,“现时入超之数又复有年年增巨之势”,而且尤为重要的是“现时中国对外贸易大权,完全操于外人之手”。

——摘编自武堉干《中国国际贸易概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重商思想的主要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重商思想对促进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