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下表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些数据变化反映了
卷数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9—1918.685633151
1918.7—1921.422412558407
1921.5—1926.793180703978

A.北洋政府实行民主共和制度B.人们对西方民主观念失望
C.知识分子普遍质疑民主观念D.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2022-01-04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必修3)-第16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备作业)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青年杂志》第1卷封面人物介绍(节选)
封面人物人物介绍《青年杂志》的评价
屠格涅夫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体现着不妥协的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其文章乃咀嚼近代矛盾之文明,而扬其反抗之声者也
王尔德作品影射了现实社会的困境与复杂文学之才崭然出众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作品反抗暴力与奴役以文明为人生之最大目的
以上人物入选《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的原因是
A.文学革命弘扬优秀文学作品B.为了寄托编者们对国民的期望
C.时代呼吁伟大人物的精神引领D.符合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内涵
3 . 下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学生社团统计表,对该表信息解读合理的是
A.青年学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唤起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D.社团活动是宣传新思想的主要阵地
4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人物言论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梁启超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陈独秀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启蒙与救亡并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重大事件统计数据。由此可以看出该杂志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辛亥革命47
袁世凯称帝133
世界大战448
十月革命287
巴黎和会87
五四运动45

A.关注国内外政治局势演变
B.宣传主题是马克思主义
C.成为近代影响最大的报刊
D.关注中国社会生活变迁
6 . 中国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政治派别。下表中的言论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他们的共同诉求是
A.启蒙与救亡并重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工业化,自强求富
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7 . 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人物人物速写
①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著有《孔子改制考》一书
②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被指为“卖国贼”
③魏源著有《海国图志》一书
④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⑤林则徐民族英雄,领导了禁烟活动
⑥梁启超“号饮冰室”主人,曾拜“南海先生”为师,著有《变法通议》
⑦李大钊曾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著有《庶民的胜利》一书
⑧曾国藩创建“湘军”

请回答: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分属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不用写人名,只写编号)。

(2)概述这第三第四个派别人物对于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历程有何特点?出现这样的历程原因是什么?

(4)结合上述人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谈在今天我们应当如何对待外国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

2018-04-0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20周历史文科晚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京大学在1923年秋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其中一问的主题是“你相信当今的国会吗?”,下表是调查结果。这份调查本质上表明
A.民主政治不受民众认可
B.知识精英倾向社会主义
C.学生开始关注议会政治
D.议会决策为少数人控制

9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秦汉时期,汉字形成统一的书写规范。官学、书院、私塾大都使用汉语,科举考试亦然。魏孝文帝改革将汉语作为“正音”。清朝确立在全国的统治后,很快将汉语作为官方语言。日本等周边国家的语言也受到汉语影响。

拉丁语最初是古罗马人的语言。公元1世纪,标准拉丁语形成,与希腊语等一起成为罗马帝国学校的教学语言。罗马帝国解体后,拉丁语的日常口语功能逐渐丧失,成为一种书面语言。17世纪末期以前,西欧的学术著作大都使用拉丁文撰写,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在拉丁语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民族语言。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材料三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发、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学、计学、总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学、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上述两种语言文字发展演变的异同。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6-11-27更新 | 129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十年(2013-2022)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