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8 道试题
1 .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陈独秀
2019-05-24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文化运动期间,钱玄同提出了“废孔学、废汉文、灭道教”等过激主张,陈独秀对此虽表理解但并不予支持,并公开声明:“像钱先生这种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本志同人多半是不大赞成的。”这反映出当时陈独秀
A.继续维护儒家学说统治地位
B.理性批判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改造社会
D.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明
2019-05-18更新 | 1843次组卷 | 30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3年,吴稚晖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我们中国已迎受到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迎之固极是矣。但现在清清楚楚,还需要引进穆姑娘(moral,道德),来挽救道德低劣、世风日下的问题”。这一主张
A.受到唯物史观的影响
B.反对宣传民主与科学
C.意在抨击道德的低劣
D.反思科学思潮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5 . 近代西方自由思想传入中国,出现了不同的内涵。1903年,严复说:“祛异族之侵横,求有立于天地之间……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1918年,胡适说:“我所最期望于你的是一种真正纯粹的为我主义。”这些言论
A.主导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B.摧毁了传统礼教的文化基础
C.有利于中国民族民主运动发展
D.指明了中国人民的救国道路
2019-05-11更新 | 750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暑期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   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9-04-15更新 | 1689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的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
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
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019-04-09更新 | 409次组卷 | 28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
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
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陈独秀认为,以往历次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由他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可以说其实质是一场关于“人”的运动,即要改变“人”,要换“心”。这说明该运动
A.继承了明末早期启蒙思想
B.忽视了政党斗争的价值
C.聚焦意识形态领域的革新
D.旨在宣传国民革命运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