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干脆把 Democracy一词译作平民主义,而放弃了以前常用的“民主主义”“民权主义”等译法,“平民”一词充斥报刊,成为极时髦的用语。这反映了他们(     
A.对民主的理解发生了变化B.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存在差异
C.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D.力图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2-23高二下·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新青年》自1915年9月创刊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新青年》刊发了大量译文,译文类别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前后期最显著的变化是文艺类占比显著下降,而政治类所占比重从最初的不足20%上升至80%以上。这种变化反映出《新青年》(       
A.注重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B.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放弃了对西方文明的学习D.深受国内外政局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引入科学的概念,就是要改变劳动方式、方法,发挥劳动者的潜力;引入民主的概念,就是要使劳动者意识到作为人应该享有“人的权利”,有占有自己劳动所得的权利。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为宗旨B.重视提升劳动者的思想觉悟
C.全盘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D.始终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2023-02-09更新 | 373次组卷 | 2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

——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

材料二   由辛亥革命所唤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一种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于是而有新文化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想用启蒙手段达到救亡目的。然而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充满战乱苦难,国家利益与人民痛苦压倒了知识分子对自由、平等、民主的追求。为了群体的救亡,个人权利、自由与尊严都显得不切实际,启蒙工作因而受到了牵连。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主流价值从文化迷失到再次走上文化自信的探索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启蒙工作“受到牵连”的原因。
2022-04-22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资中筠先生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很深的旧文化底蕴,绝非盲目的批判和扬弃。他们对外来文化有判断力,知道如何取其精华。另外,他们是一批手无寸铁的读书人,而他们的对立面是强大的,因此需要大声疾呼,有一些语言比较激烈也不足怪。”这种观点(     
A.客观全面地评价了新文化运动B.体现作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观
C.否定新文化运动局限性的存在D.反映时代发展对历史认识的影响
2022-02-21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B.除旧与布新C.改良与革命D.民主与科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近代某时期,曾集中出现许多以“新”字开头的刊物。如《新青年》《新社会》《新教育》《新妇女》《新学生》等,有数十种之多。由此可推知,当时
A.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B.民众期盼民主和平建国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D.学界重视改造国民精神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
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
C.摆脱旧文学体裁限制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
2022-01-17更新 | 448次组卷 | 1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和龚自珍一样,主张变法革新,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中国要想强盛起来,不仅要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也应当着手建立近代工业。强调在发展近代工业时,应“尽得西洋之长技”,并相信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兴盛的国家。……在《海国图志》中,魏源还介绍和评说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摘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从19世纪6070年代到20世纪头20年,是中国资产阶级形成并成为中国社会革命运动主导力量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化的早期发展时期。从改良到革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探索国家出路作出了种种努力,但终究摆脱不了的命运。

——摘编自胡德坤、宋俭主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使命精神、担当精神和政治智慧,勇于回答和破解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论断,在理论创新和理论探索上都作出了各自独特的、独到的创造性贡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摘编自季正聚《在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中砥砺前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源的主要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主导下的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天地、新气象”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10 . 论及20世纪中国某次历史运动,有学者说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并对“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这场“历史运动”的指导思想是
A.中体西用B.改良与进化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