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5 道试题

1 . 材料   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从来都不是被动地吸收外来文化,而是把外来文化加以‘中国化’,纳入中国固有的思维模式之中,以保持中国的固有发展格局与方向”。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0年,《新青年》从第八卷起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下图第一期的封面设计很好地体现了全新的编辑意图:封面正中是一个地球,从东西两半球伸出两只有力的手,紧紧相握。这反映出
A.民主革命完成了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B.新文化运动由启蒙向劳工和社会实践转向
C.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
D.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得到了苏俄的大力支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
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16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B.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C.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D.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A.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2019-06-23更新 | 272次组卷 | 3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高级中学2017至2018上学期高三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2019-06-08更新 | 9175次组卷 | 93卷引用:河北省辛集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入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2019-06-08更新 | 11461次组卷 | 114卷引用: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新课标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18年8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偶像破坏论》一文,文中指出:“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人迷信他,尊崇他,才能够号令全国。”他呼吁:“破坏偶像!破坏虚伪的偶像!吾人信仰当以真实的合理的为标准。”该言论在当时
A.启发民众探寻社会真理
B.动摇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统治
C.开创了民主革命新阶段
D.标志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2019-06-04更新 | 400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这一材料表明陈独秀
A.倾向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B.反对专制道路维护共和政体
C.对民族主义的观念有所反思
D.以民主和科学进行启蒙宣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合译的《域外小说集》出版,重点介绍了俄罗斯和北欧东欧弱小民族国家作品。在鲁迅等人的带动下,俄罗斯文学在五四时期呈现出一种声势浩大的局面。这说明
A.译书成为救亡图存的主要方式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C.翻译活动深受政治形势的影响
D.俄罗斯文学成为当时文学的主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