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2021·河南新乡·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胡适指出,新文化不应用突然置换的方式取代旧文化,而要考虑“怎样才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吸收现代文化,使它能同我们的固有文化相一致、协调和继续发展?”由此可知,胡适
A.承认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不可分割性B.主张全面有序借鉴西方现代文化
C.旨在强调新文化运动具有不彻底性D.力求用科学精神弘扬传统价值观
2020-12-01更新 | 1795次组卷 | 26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重庆卷)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独秀文存》中说:“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们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即可,号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也。”这主要反映了陈独秀
A.主张政党政治B.主张提高政治觉悟
C.主张新的民主政治D.主张政治革命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入,西方文化随之涌入。当这种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撞时,就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弱点和弊端,这迫使传统文化向西方文化学习,开始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经过不到一百年时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就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变,成为近代型文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文化近代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5 . 民国初年,倡导新思想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到1920年,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的加剧B.新文化运动的洗礼C.政府政策的转变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18年5月,受聘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的徐悲鸿作了题为“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的演讲,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这一认识
A.存在对传统文化批判的片面性
B.有利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C.顺应了浪漫主义文艺的新风潮
D.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倾向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文明史中,有多次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其实也是一种价值观体系的重塑。一种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价值观体系能推动社会深入持续地发展进步。反之,如果一个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体系不能随着已经变化了的社会经济状况而变动,那就不仅有观念滞后于社会之嫌,而且价值观体系的反作用必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摘自《现代化的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是19世纪末以来社会上的一些流行词汇:

时间流行词汇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兴民权、托古改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00~1915年革命、共和、三民主义、约法、实业救国
1915~1920年民主、科学、“打到孔家店”、白话文、“以俄为师”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一个阶段流行词汇,围绕“社会流行词汇与社会主流思想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9 . 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材料
A.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提倡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D.全盘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