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阅读下列两位近代才俊论中国青少年的文选

1900年梁启超(是年27岁)所写《少年中国说》(节选)1915年陈独秀(是年36岁)所撰《青年杂志》发刊词(节选)
日本人之称我中国也,一则曰老大帝国,再则曰老大帝国。是语也,盖袭译欧西人之言也。呜呼!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曰:恶!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国在!欲言国之老少,请先言人之老少。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恋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进取。……人固有之,国亦宜然。……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
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窃以少年老成,中国称人之语也;年长而勿衰,英、美人相(x山,勉励)之辞也,此亦东西民族涉想不同、现象趋异之一端软?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xing,磨刀石),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波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若夫明
其是非,以供决择,谨陈六义,幸平心察之。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青年勉乎哉!
从上述两则文选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历史背景,提出一种见解(或一个论题)并加以说明。(要求:紧扣材料及历史背景,见解鲜明,论之有据,观念正向,表述清晰。)
2020-06-0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统一考试复习检测(二)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富强”一词用法的演变

历史时期内涵与用法
明代以前指富足而强盛,或指使富强而强盛。因与儒家社会组织原则相矛盾,时有贬义。
明末清初在明末经世思潮中出现正面使用“富强”的例子。
19世纪40—60年代常用来描述外国国力强大,开始获得正面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许多人主张以“富强”为中国的目标。“富强”的目标包含工商、国防两方面的内容。
19世纪90年代使用次数出现高峰,开始包含政治组织方面的内容,如工商、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
20世纪初随着反清革命思潮兴起而较少使用,但清政府将其含义进一步拓展,包括立宪、地方自治等内容。

1919年后
“富强”用来概括清末的维新运动,多具批评性。如“本来士绅阶级不但不肯革命,而且摧残革命,帮助反动势力;名说也要变法维新,要谋富强,而又反对下等社会握权……”

——摘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中国现代重要政治术语的形成》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2018-05-04更新 | 1206次组卷 | 22卷引用:【全国校级联考】青海省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第五中学、第十四中学三校2018届高三4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