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这两种关系都要处理好。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说的“军民兼顾”、“公私兼顾”。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在分配问题上,我们必须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对于国家的税收、合作社的积累、农民的个人收入这三方面的关系,必须处理适当,经常注意调节其中的矛质。国家要积累,合作社也要积累,但是都不能过多。我们要尽可能使农民能够在正常年景下,从增加生产中逐年增加个人收入。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材料二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19808月,邓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人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影响。
2021-10-0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奋斗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根据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中山《孙文学说》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邓小平《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1986年9月)

材料四   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认为欧洲“犹有社会革命”的原因是什么?为避免类似革命的发生,他先后提出过哪些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概述毛泽东改善民生的基本主张。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改善民生的主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综合上述材料,对百年以来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发展历程,我们有何认识?
2020-05-0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网上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很清楚,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然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一九一四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

在这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之内的,是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在这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材料二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摘自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的观点,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邓小平“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
2020-03-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共十八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制度层面、精神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结合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的内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有怎样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的建设成就。(各举一例)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一条小道。1969年10月至1972年11月,在这条工友们为了让他不绕远路而悄悄修整出来的田边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的思想,在这条小道上逐渐萌芽。后来,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

这是一条大道,是一条没有前人经验借鉴的大道,却引领中国走上了发展的春天。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5个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条大道,就是改革开放大道。

——摘自高怀举《历史来了》

材料二   中国找到一条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这条道路更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看准了、认定了,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是带领我们走好这条道路的领路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我们一定能够走向更大的胜利。

——摘自《我们走在大路上——领航中国》(昆明日报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萌芽于“小平小道”的思想理论名称是什么,并概括改革开放大道上的重大举措。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能够走向更大胜利的认识。
7 . 史海纵横:
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独立富强梦】

材料一:



(1)思考A、B两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将年代尺上的信息补充完整。
(2)从“星星之火”到“开国大典”、从“伟大转折”到“南方谈话”,毛泽东和邓小平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分别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请问这两条道路是什么?
【国家统一梦】

材料二:



(3)材料二中三个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史上曾被列强所侵占,请问图一.图二所在的地区是何时顺利回归祖国的?
(4)图三所示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变故:1895年被日本窃据,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归中国版图;1949年国民党当局溃逃台湾,造成了至今祖国没有完成统一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2019-08-1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的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1984年6月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5年10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1992年1月、2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两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2019-07-1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育星中学2018-2019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1)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两个著名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代表人物(至少各举一人)?
(2)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有哪些(至少写出四个)?
2019-06-2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勾画中国式的现代化蓝图时,注重用世界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来方向。正如邓小平曾明确指出:“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果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是从生产力的内部构成上指明了当代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那么,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从生产力的外部形式上指明了当代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所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启了建国以来又一次较为明显的社会转型。

——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次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特征和具体表现。
2019-03-19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