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参照示例,结合具体背景,举两个历史时期的例子,分别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示例: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针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2020-04-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社会变动孕育思想文化的变革,思想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道①千乘②之国,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使④民以时⑤。

——《论语·学而》

注:①道:治理。②乘:兵车。③敬事:敬,认真;事,政事。④使:役使。⑤时:时令、农时。


(1)这番话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与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2)请写出上述两位思想家带有人文色彩的格言。
(3)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分别阐释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
(4)依据图片信息分别指出他们各自在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5)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进程的特点
(6)思想家站在时代前列,他们的主张推动了社会进步。结合材料指出这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说明其影响。

(7)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所学归纳毛泽东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理论创新。

资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


(8)邓小平的这番话阐明了什么问题?他的这一思想对党的决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020-04-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节选


(1)据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2)材料二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政策?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材料三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3月和1979年1月、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注:

图1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

图2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图3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3)你认为图1、图2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以上述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
(4)你如何看待图3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
2020-03-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4 . 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固无可隐讳者也。且加以数千年专制之毒,深中乎人心……(辛亥革命时)曾十起而十败者,以当时大多数之中国人,犹不知彼为满洲之所征服,故醉生梦死,而视革命为大逆不道。

——孙中山19171919年所著《建国方略》

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两个时期孙中山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导致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走西方国家老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创新。

材料三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批评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中国是如何实现了思想领域的重要转折。
2019-1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优秀的思想文化往往引领着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联系背景,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一方面是帝王对于人民横征暴敛、残酷盘剥的现实;另一方面,天下又不能没有帝王。对于这道难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里的解答也只能祭出道德说教的大旗,将希望寄托在后世君王能够积极效法那些虚幻的尧舜禹等上古帝王的样板上面……从今天的角度看,黄宗羲明显属于“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

——周英杰《大历史的小切面》

(2)请结合所学,对材料二黄宗羲 “看对了病症,开错了药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或主张

时期口号或主张
1861—1899 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尊孔复古; 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 ;打土豪,分田地,工农武装割据
1931-1945收复失地,还我河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抗战胜利万岁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从上表的口号或主张中提炼一个主题,用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主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使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纵观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的。这些理论创新和突破成为推进改革不断深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可以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理》

(4)依据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是由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和突破开启的”。
2019-11-21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B卷)试题
6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春

——摘自《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2019-11-19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7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第一次思想解放:一石激起千重浪—1978年战胜“两个凡是”
粉碎“四人帮”阴霾仍未散
解放思想实现伟大转折思想解放带来人的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变化经济改革从农村突破了经济生活新词汇:特区政治体制改革起步
第二次思想解放: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破除姓“社”姓“资”
姓“社”姓“资”搞得人心惶惶黄钟大吕压倒瓦釜之鸣邓小平南方谈话轰动全国
中国经济鲤鱼跃龙门十四大开辟新纪元实施“软着陆”推动改革深化……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9-10-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道路探索与理论创新

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1926和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

——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观察地图,概括1929—1932年间革命根据地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呈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交锋: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实录》目录(部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述当代中国这两次思想解放的历史意义。

2019-09-27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期末历史试题
9 . 史料研习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

——《后汉书·蔡邕传


(1)阅读材料,分别说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这两则史料,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在历经开国初的三四个君主之后,后继者便为腐化、奢靡、怠惰、享乐所俘获……人们曾打算使法律与专制主义并治,但不管什么事物与专制主义结合,总会失去力量。中国的专制主义,在各种灾难的打击下,也曾企图约束自己,但总是白费苦心;在它用自己的锁链自我武装后,变得更为残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2)依据材料概括孟德斯鸠对中国古代政治的看法。结合所学,阐释孟德斯鸠认为的理想解决方案。
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阅读以上文献,任选其中一个,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和解释他们如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17-12-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二历史会考模拟试题2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同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戴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推翻专制政体所进行的艰苦努力的史实。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毛泽东之所以当时引起美国《生活》杂志高度重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请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概括出毛泽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理论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哪两个重大事件为标志?从材料三中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