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改变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探索救国救民之路,不断进行思想的解放:

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孙中山强调: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此则平均地权之要旨也。中国以农立国,而全国各阶级所受痛苦,以农民为尤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

——孙中山《国民党一大宣言》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济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知识分子对儒学“新开拓”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先进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路进行的努力。
2019-11-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潮流的嬗变,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个多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变化最为剧烈,思想观念更新最为迅速的时期,中国人民从古代中世纪走向了现代社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哪些进步思潮或主张使“中国人民从古代中世纪走向了现代社会”?

材料二戊戌变法与五四运动前后相隔21年,它们有什么联系?大家知道,“戊戌”在思想文化上是启蒙,在反对民族压迫上是救亡,在政治运动上是革新。启蒙、救亡、革新是相互连接、相互促进的。“五四”比“戊戌”大大的前进了,“戊戌”是中国近代启蒙的发端,“五四”则是启蒙运动的推进。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2)对于“五四则是启蒙运动的推进”,你是怎样理解的?

材料三

毛泽东和邓小平
知名学者的评价

他(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对于中国的前途如同列宁对苏联所具有的类似历史意义。

——经济学家施密特(德)


“邓小平富有远见,他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他拥有一种情感,我认为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他认为中国社会发展要依赖于中国人民和自己的领导人。

——麦克纳马拉(世界银行前行长)


(3)围绕“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和“邓小平清楚他想让中国走向何方”,请举出两人的思想贡献。“这种情感十分重要”,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1-01-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两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卷”、“下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2019-12-21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实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传到中国,推动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件,从18世纪开始到19世纪,它对欧洲和美洲的知识界有着一系列的影响。“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尽管启蒙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但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与相互制衡;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史林译《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二   鸦片战争结束不久,魏源、徐继畲等人在他们的著作中,就以赞赏的态度介绍过西方的民主制度,说它有中国传说中的“三代政治”之“遗意”。洋务运动期间,介绍西方议会政治、民主政治的著作逐渐增多,同时人们也已认识到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必要,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的一些洋务知识分子或早期维新思想家还主张以西方的“君民共主”制度取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到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不仅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也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进行过介绍。20世纪后,民主与科学得到进一步传播。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与近代中国人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

材料三   1934年陈寅恪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中写道:释迦之教义,无父无君,与吾国传统之学说、存在之制度,无一不相冲突。输入之后,若久不变易,则决难保持。是以佛教学说能于吾国思想史上,发生重大久远之影响者,皆经国人吸收改造之过程。……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融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的基本理念,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民主的态度变化及其原因。
(3)概括材料中陈寅恪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主要观点;请结合中国近现代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说明。
2021-04-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2020-02-06更新 | 170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4年高中历史课时精练: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6 . 二十世纪中国经历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之不足,固无可隐讳者也。且加以数千年专制之毒,深中乎人心……(辛亥革命时)曾十起而十败者,以当时大多数之中国人,犹不知彼为满洲之所征服,故醉生梦死,而视革命为大逆不道。

——孙中山19171919年所著《建国方略》

贫乏之农夫,劳苦之工人所在皆是……其要求解放之情至为迫切,则其反抗帝国主义之意亦必至为强烈。故国民革命之运动,必恃全国农夫工人之参加,然后可以决胜。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1)依据材料一,比较两个时期孙中山对待民众的不同态度,并简析导致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五四以前的历史表明,中国走西方国家老路的尝试没有成功,此后,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前赴后继,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材料二中的“走西方国家老路”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理论创新。

材料三   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们的观点,事实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搬就行了。

——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材料三中邓小平批评的是什么?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中国是如何实现了思想领域的重要转折。
2019-12-05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引进两方先进文明成果,“求真理于世界”,努力探索救亡图存和富国强民之道,并从失败中不断地总结,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材料二: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材料三: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四: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结合梁启超的观点,指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个时期分别有那些阶级或阶层提出什么思想并指导了什么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
(4)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认为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毛泽东的认识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9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

——1918年孙中山在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时的感叹

中国现在祸乱的根本,就是在军阀和那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我们这次来解决中国问题,在国民会议席上,第一点就是要打破军阀,第二点就要打破援助军阀的帝国主义者。打破了这两个东西,中国才可以和平统一,才可以长治久安。

——1924年孙中山《国民革命为解决中国内乱之法》

材料三: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不特别注意城市工作,“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1930年6月11日)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方层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为了实现材料二的目标,孙中山晚年提出了什么重要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材料三和毛泽东选择的异同。

10 . 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文主义出现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统治者需要理学、朱子学来维护自己政权统治,势必对原有的理学、朱子学有所取舍、有所改造。特别是随着明清时期皇权专制体制的强化和官僚阶层奴庸化的加剧,朱子及理学家们所提倡的勇于坚持士人气节的义理观,基本没有被实施实践的可能性。……而某些部分被强调而形成制度化的诸如“贞节”“孝道”,则根据统治者的需求和爱好而经过了新的改造和诠释,这种经过改造和诠释的“贞节”“孝道”,就与宋代理学家们的设想存在很大的差距。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指出明清时期的理学与宋代相比有何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适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取得重大的原创性理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既坚持了“老祖宗”,又发展了“老祖宗”,还谱写了新篇章,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宣讲家网:十九大·理论新视野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呈现的基本特点。

2018-02-0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