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21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发《中华民国教育部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通令》除强调各地小学、中学、师范学校应尽快限期开学外,其重要内容还包括:清末各项学堂均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科教科书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布之教科书,一律禁止使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注重小学手工科;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目自第三学年始应兼课珠算;中学不分文、实科;中学及初级师范学校修业年限由五年改为四年;清末各学堂奖励出身制度一律废止          

                                                               ——摘编自田正平《蔡元培与民初教育改革》

材料二   1928年起,南京政府发起“收复教育权力”运动,要求所有外国人兴办的基督教院校到教育部注册,而且,所有院校的领导人必须是中国国籍。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加强或创立国立大学,它们受南京的教育部直辖,如清华脱离教育部和外交部的联合监督,只归教育部管辖,并且进行大规模的重建和改革。从1933年开始,大学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都有相应的规定。

       ——摘编自费正清《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   1949—1952年,全国小学由347万所、学生2439万人,增加到527万所、5110万人;普通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由5216所、学生1268万人,增加到6008所、3126万人;高等院校学生由117万人,增加到191万人。其中毕业研究生由107人增加到627人。各级学校专任教师由935万人增加到1591万人。业余教育、职工培训、扫盲工作也都普遍展开。

             ——摘编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前期教育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初期教育发展的原因。
2020-04-0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延续旧制,采取分散招生考试制度,1952年建立统一招生考试制度。1977年高考恢复后,全国统一考试时间逐步定型为7月7日至9日,2003年开始基本固定在每年6月7至9日。2001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对报名参加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取消了“未婚,年龄一般不超过二十五周岁”的限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而且可在毕业当年报考普通高校本专科。2002年,高校招生第一次全面实现网上录取,全国网上录取新生率达到85%,2007年开始试点建设标准化考点,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建设总体目标是:2012年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完成1.3万个标准化考点、3500个试卷保密室、365个考务指挥中心。201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将组织考试作弊、贩卖作弊器材、替考行为入刑定罪。

——摘编自王火生《高考制度改革的道与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以来高考制度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