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英国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是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取得的工业革命中家庭消费观念的变革影响着民众受教育的行为和理念。通过一种经验性的、自发的方式自下而上地影响着英国的教育体系。英国既有的私立教育系统,如伊顿公学,主要是贵族教育;也有学徒制的工业教育方式,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教授生产经验和技巧,为工业革命生产线培养人才;良好而完善的宗教和慈善教育制度,则是面对平民的教育,保证了英国初等教育的普及化。这些,产生了英国工业化的基础,并实现了英国工业化的飞跃

——摘编自周详《工业革命与英国教育的兴表》等

材料二   1952年6月至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调整前,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11所,其中综合性院校55所,工科院校33所,师范院校12所,农林院校17所。调整后,全国高等学校减为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3所,工科院校39所,师范院校32所,农林院校29所,工科、师范、农林等科类的学生人数从7.04万人上升到13.84万人。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被取消。政法类在校生也从37682人下降到3830人,由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下降到2%。此外私立大学和原教会大学全部改为公立。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一“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学校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中英两国教育改革的异同,并分析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太学是汉代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最初太学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等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可补官。

——摘编自《中国古代教育》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一直处于战乱状态,政府基本上对农村教育没有投入。1951年,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及师范教育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力争10年内基本普及小学教育”的目标,加强了对农村初级教育的普及与投入。1953年我国小学生人数已达到五千五百余万,与中国历史上小学生数最高年份1946年相比增加了135%,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特别强调“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在冒进的路线指导下,全国开展了缩短学制的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很多学生被迫辍学,使得农村教育迅速滑落,学校规模急剧减少,小学生升学率由1952的96%,骤减到1962年的6%。总体而言,这个时期我国处于百废待兴阶段,全国普遍教育严重缺失,但党和政府始终将扫盲和构筑小学教育多元体系作为农村教育工作的核心,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摘编自《建国后30年中我国农村教育政策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汉代太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教育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的因素。
2020-01-1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门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是关键。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10年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20世纪末,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得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摘编自《新中国扫盲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特点并简要其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开展扫盲运动的重要意义。
2020-06-28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元、明四朝是中国古代竞技运动获得高度发展的时期。击鞠、蹴鞠、相扑等项目代表了同时期世界体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在宋代和明代,出现了圆社、踏弩社、水弩社等大量民间体育组织与团体,还出现了“筑球军”这样的职业球队与职业球员。相对于汉代,唐代和宋代的蹴鞠、明代的棰丸等运动都出现了较为完整的运动规则,运动的对抗性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明显增强。中外频繁的文化交流促使很多外国的体育项目传入中国,并对击鞠等项目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但在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很多运动项目都主要是在皇室贵族及统治阶级中流行。

——摘编自陈华慧《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与演变》等

材料二   民国以来,各界政府对体育事业均较重视。1915年,北洋政府发布《颁定教育宗旨》,要求重视国民体育,锻炼民众体格,保卫自身及国家。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国民体育法》,指出民众有接受体育教育的义务,要求各自治村、乡、镇、市设立公共体育场发展体育。1949年,在新的国家制度下,体育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任务,被纳.入国家计划中,实行自上而下的统一领导与组织。体育沿袭其革命性、政治性、大众性及教育性等特点。在国家的强力组织、推广与干预下,群众体育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实践。

——赵薇朱汉国《论中共体育工作的政治化——以农村群众体育为中心(1927-196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以来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至建国初体育运动与古代体育运动发展的不同,并分析民国后各界政府重视体育事业的目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初期到1978年,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教育,同时也适度发展高等教育。1978年以后,教育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O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18-02-08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末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家教育部的推动下,开展大规模的高校合并及合作办学,建立起一批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到2002年,先后有708所高校合并组建为302所综合性的高校;有317所高校开展了校际合作办学,形成了227个合作办学实体。同时,教育部还进行了“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不断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目录,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已由1998年的504种削减到249种。我国高校文、理、工、农、医分校和学科单一及专业狭窄的状况已有所改善。

——摘编自李建强等《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
2019-05-08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龙泉中学、随州一中、天门中学三校联考2019届高三4月份高考模拟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革。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货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合适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
2019-04-17更新 | 61次组卷 | 4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北省四校(襄州一中、枣阳一中、宜城一中、曾都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中国高等教育工科学生仅为18.9%,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文盲率高达80%,这一状况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纲领已经确定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为工农服务的,是为生产建设服务的。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教育经费异常短缺的背景下,工矿地区和大城市都是生产发展先进的地区的教育跟着生产发展的需要,发展要快。1952年中国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正式编制颁发了全国教育建设计划,东北地区流行的《农民速成识字课本》采用的是像《三字经》一样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从1952年调整院系、设置专业一年多,高等教育部已组织高校教师译出以工科为主的苏联教学大纲700种发各校应用。—

——摘编自苏渭昌、雷克啸《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8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改革的意义。

9 .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是在社会变革中不断演变和逐步形成的。一方面学习外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制度;另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了新的教育宗旨:“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教育。”……不久又颁布了有关高等教育的《大学令》。《大学令》中规定: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大学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大学设预科及本科,预科修业三年,本科修业年限按各科性质,三年或四年不等。本科毕业称学士。大学另设大学院,培养研究生。大学设校长一人及各科学长一人;教师分教授、助教授及讲师三种;各科设讲座。大学设评议会,由各科学长及各科教授组成,负责评议大学的一切重大问题。从《大学令》的整个内容可以看到,这个高等教育体系完全抄袭自邻国日本。而日本的学制又是以欧洲高等教育体系为蓝本。这个学制公布以后没有实行多久,就被美国式的学制所代替,称《壬子癸丑学制》,整个体系都是抄自美国。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段。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明确了高等教育为工农开门,为生产服务的方向。从1952年起,教育部规定大学从一年级开始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师翻译苏联教材,成立教研室。另外,批判了“通才”教育和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明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1952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经过调整,综合大学由49所调整为14所,工业院校由28所增加到38所,农业院校由18所增加到29所,医药院校由22所增加到29所……1958年又建立了一批新的工科院校。到1966年以前,我国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社会学科、艺术、体育、外语、师范教育的高等教育体系。1953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中规定,高等教育部颁发的有关全国高等学校的建设计划、财务计划、财务制度、人事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生产实习规程以及其他重要法规、指示或命令,全国高等学校均应执行。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顾明远《中国高等教育传统的演变和形成》

(1)材料一,概括民国初年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背景。

(2)依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建立初期高等教育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
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
科学
自然
科学
历史
地理
社会
科学
哲学
艺术
英美
日本
1850—1899
40%
30%
10%
8%
3.5%
85%
15%
567种
1902—1904
10.5%
21%
24%
25.5%
11.3%
16.8%
62.2%
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材料二       1950年~1956年全国图书出版统计表
[种数:种;印数:万册(张);印张数:千印张]
年份
种数
印数
印张数
合计
其中:新出
1950
12153
7049
27463
590988
1951
18300
13725
70330
1262586
1952
13692
7940
78566
1698351
1953
17819
9925
75421
2134347
1954
17760
10685
93913
2509035
1955
21071
13187
107914
2798277
1956
28773
18804
178437
4316681

——据彭俊玲、曾辉《从版本图书看中国五十年代的图书出版业》
(2)根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图书出版发展的总体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2016-11-27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北荆门市高二上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