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表

时期留学方向和群体人数留学生代表学习内容结果
1872—1881留美幼童学生群120人唐绍仪、詹天佑等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仍兼中学,课以孝经、小学、五经及国朝律例等书。共选派四批,因守旧势力阻挠,其中绝大多数未完成学业而被撤回国。
1894—1911留日学生推算当22000人以上黄兴、宋教仁、陈独秀、李大钊等以读速成科和普科为主。多学政治专业,习军事者也不少,学习理工科者较少。由于不少留日学生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成立了“排满反清”为目标的革命团体,清政府开始调整流入政策。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任选其中一个阶段,对这一时期的留学情况进行简要解读。

材料二   1992年8月政府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留学工作方针。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负责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和外国公民来华留学的组织、资助和管理工作。截止2006年9月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共派出各类留学人员26658人,回国率达到97.16%,留学归国人员和在外留学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各个行业和工作岗位为我国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摘编自蒋凯《近代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现阶段留学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0-04-27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获得巨大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推动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从“国家政策与教育发展”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序号,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①1977年通过《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恢复统一考试,
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②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③1995年实施“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④1998年实施“985工程”,即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⑤1999年大幅度扩大高校招生规模。
⑥2001年允许25周岁以上公民参加高考,彻底放开高校招生的年龄限制。
⑦2002年印发《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
⑧2015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要求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
⑨2015年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作出新部署,将“211工程”“985工程”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⑩2017年国家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2019-12-18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建国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材料一   “一五”期间,不仅原有的工业企业得到大规模改建、扩建,大批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也迅速建立起来。重工业方面,能源基础、原料基础的建设以及机器制造业都发展迅速;轻工业方面,建材、纺织工业等都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一批中国过去没有的现代化工业骨干部门,如飞机、汽车、重型机械、新式机床、精密仪表、无缝钢管以及国防军工企业等都纷纷建立起来。到1957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1957年钢煤电等生产的增长幅度

项目钢产量煤产量发电量
比1952年增长296%96%166%
比1949年增长33.9倍4倍4.5倍
比旧中国最高年产量增长5.8倍2.1倍5.2倍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阅读材料一,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材料二   

2007年对比的参照年份增长倍数(倍)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1978年相比22.02
在校研究生数与1978年相比109.29
专利中请数与1986年相比49.75
专利批准数与1986年相比130.71

——据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949﹣2009)》(下)

与80、90年代相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7%;到201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仅次于美国。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

——吴建南等《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再比较》


(2)阅读材料二,说明新时期我国科教领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19-03-31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海淀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4 . 中国史学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天命难言,非圣人莫能见。舜、禹、契(商朝祖先)、后稷(周朝祖先)皆黄帝子孙也。黄帝策天命而治天下,德泽深后世,故其子孙皆复立为天子,是天之报有德也。人不知,以为泛从布衣匹夫起耳。夫布衣匹夫安能无故而起王天下乎?其有天命然。
——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 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
——梁启超《中国史叙论》(1901年)
今日欲提倡民族主义,使我四万万同胞强立于此优胜劣败之世界乎?则本国史学一科,实为无老无幼、无男无女、无智无愚、无贤无不肖所皆当从事,视之如渴饮饥食,一刻不容缓者也。……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梁启超《新史学》(1902年)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前者史家”与“近世史家”史学研究的不同点。
材料三 《历史研究》于1954年2月创刊,到1966年5月停刊。这一时期中国史学界就许多问题进行了争鸣和讨论,《历史研究》是开展学术争鸣的一个重要园地。1966年6月以后,《人民日报》发表了《〈历史研究〉是资产阶级史学的反动堡垒》等文章, 1967年,《历史研究》被迫停刊。1974年国务院下发通知,指出“为适应批林批孔和国内外阶级斗争的需要”,决定出版《历史研究》。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鼓励学术争鸣,召开学术会议;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摘编自宋德金《<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解读《历史研究》发展变化的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4-02-22更新 | 12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