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致读者》,宣布开始改版,改版的主要内容有:一、扩大报道范围,多发新闻;二、开展自由讨论,阐发社会言论;三、改进文风,活泼空气。据此可知,此次《人民日报》的改版(     
A.实质是适应社会发展,回归“新闻本位”B.受到全面向苏联模式学习的影响
C.意在为建设人民公社制度做好舆论准备D.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热情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据《曾文正公文集》

材料二   及廷议购机轮,置船械,则力赞其成。复建议选学童习艺欧洲……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于礼……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据《清史稿.曾国藩传》

材料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国藩是一个被全面否定的人物,是典型的地主阶级反动派,受到了批判。八九十年代,出现了一股积极评价洋务运动的热潮,认为曾国藩客观上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他是一个识时务者。

——摘编自孙占元《十年来洋务运动研究述评》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曾国藩被评价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的依据。
(2)根据材料三,指出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对曾国藩的评价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2-07-0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2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56年至1957年间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些重要活动。这些活动
时间主要活动(成果)
1956年3月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共上演49个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话剧
1956年8月第一届全国音乐周,演出包括传统、现代、红色、民族等各类音乐作品
1956年全年国内学术著作出版量激增,多于1950年至1955年6年间的总数
1957年1月全国60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会演,20多天演出节目360多个

A.折射新中国经济社会的蓬勃景象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化领域出现“左”的倾向D.凸显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丰富
4 . 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第二是为农民的,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毛泽东的这段论述
A.致力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为夺取中心城市提供基础
C.契合新民主主义理论要义D.在建国后被长期有效地执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6年下半年至1957年上半年,我国文坛打破了以往以战争为主题或以歌颂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出现了一批内容活泼、形式多样、关注人性的新作品。此时期文学创作模式的转变
A.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B.适应了国家文化建设需要
C.促进了文学领域“大跃进”D.加速了“左”倾思想的泛滥
6 . 费正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他曾说:“20世纪50年代,美中两国内部都很团结,因为它们害怕外国‘共产主义'的威胁和外国‘帝国主义’的威胁。……各自都把对方当成一种巨大的威胁。对资本主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而对社会主义的恐惧,则迫使资本主义不断增加平等。”下列组合中,与此说法最匹配的一项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福利国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罗斯福新政
C.三大改造——罗斯福新政D.“双百”方针的提出——福利国家
7 . 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上海《文汇报》陆续刊出了一些生物学家和农学工作者反对或赞成消灭麻雀的文章。其中,薛德的《谈谈麻雀》一文在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促成了一场关于麻雀问题的全民大讨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地位的提升B.国民经济建设面临着严重困难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提出D.社会主义科学繁荣方针的贯彻
8 . 1956年4月至1957年,在文学创作领域一时色彩纷呈、花香四溢,特别是短篇小说创作,异峰突起。许多短篇小说家如王蒙、陆文夫、邓友梅等人的作品以大胆干预生活,触及时弊、突破了某些禁区,加强了文学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大跃进”运动的全面展开
C.“八字方针”的落实D.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影响
9 . 1962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战线上紧张地劳动着,他们除了需要从文艺中继续得到革命的教育和战斗的鼓励之外,同时又需要多种多样的文艺作品和艺术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该社论
A.推动了新中国文艺创作的再度繁荣B.凸显了革命战争对文艺创作的重要影响
C.促进了新中国文艺政策的拨乱反正D.重申了文艺创作为人民服务的时代诉求
10 . 新中国成立后,起源于好莱坞的电影“明星”成为反动腐朽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则是“电影演员”的中国称呼。到了1962年,政府则推选了新中国的“22大明星”,并对“百花奖”优秀电影演员进行了表彰,这一变化说明
A.文艺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B.国家开始重视人民娱乐生活
C.电影的发展服务于时代需求D.反动腐朽文化得到有效遏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