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本会以国地日割,国权日削,国民日困,思维持振救之,故开斯会以冀保全。……保吾家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立,保圣教之不失。”材料描述的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保川会
2 . 下列法令中,与戊戌变法无关的是
A.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B.实行铁路国有政策
C.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和决算D.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们所提出的维新主张有了明显的资产阶级特征。这体现在……具有了比较明确的国家主权观念,反对外国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中国进步思想家的共同主张……为稍后而起的戊戌维新运动作了重要准备。

——《中国全史》

(1)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出现的原因。

(2)有人认为,戊戌新政颁布的一切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是失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戊戌变法有特别的意义,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功不可没。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2017-08-04更新 | 3608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中央民大附中芒市国际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017-07-06更新 | 256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康有为曾认为:“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开矿山,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材料中康有为主张“变政”是指变革
A.教育制度B.经济制度C.政治制度D.思想文化
7 . 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在《康有为传》中写道:“戊戌维新……看其形式,则殊多缺点……看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精神既立,则形成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的缺点是仅学西方一国B.梁启超放弃君主立宪主张,主张民主共和制
C.梁启超准备掀起新文化运动,推动国民觉悟D.梁启超肯定了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使人们真正认识到清朝军队建设的全面落后。清政府决定全面改革军制,主张效法西方。“变革军制”、“修明武备”、编练新军。此后,在全国广设军事学堂,翻译西方和日本的军事学术著作,井在促进中西军事思想融合方面作了初步尝试。…清朝统治者在军制、装备、训练、战法和军事教育、部队管理等方面全面地按照西方模式进行的改革使中国近代军事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吴威《清晚期军事思想的转变与发展》


(1)据材料分析晚清军制改革的背景。
(2)据材料概括晚清军制改革的主要措施和意义。
10 . 19世纪中期,日本明治维新成功;19世纪晚期,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
材料一
所奉行的主义,惟在脱亚二字。我日本之国土虽居于亚细亚之东部,然其国民精神却已脱离亚细亚之固陋,而转向西洋文明。……与其犹豫不决,待邻国开明以共兴亚洲,不如脱离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家共进退。于两国之态度,不必因邻国之故而予以特别理喻,且以西洋之道,待之可也。亲恶友者共其恶名,务必矢志谢绝亚细亚之东方恶友。
——福泽谕吉《脱亚论》(1885年)
材料二
惟泰西国数极多,情势各异,文字政俗,与我迥殊。虽欲采法之,译书既难,事势不合,且其富强精巧,皆逾我百倍,骤欲致之,下手实难。惟日本文字、政俗,皆与我同,取泰西五百年新法,以三十年追摹之,始则亦步亦趋,继则出新振奇,一切新法,惟妙惟肖,遂以南灭琉球,北开北海,左抚高丽,右取台湾,治效之速,盖地球诸国所未有一也。吾地大人众,皆十倍日本,若能采鉴变法,三年之内,治具毕张,十年之内,治化大成矣。
——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考〉等书乞采鉴变法以御侮图存折》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主张“脱亚入欧”的主要理由,及其消极影响。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这次上书中主张效法日本的主要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概括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发生的相似原因。
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