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戊戌变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梁启超认为“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下列关于维新变法运动的评价,与此吻合的是
A.揭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开辟向西方学习的强国御侮之路
C.形成近代中国首次思想解放潮流
D.成为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端
3 . 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外曾出现过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但有学者认为:借助传统文化外衣宣传适应时代需要的新思想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以下能作为该观点论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B.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C.洋务运动和国民大革命
D.戊戌变法和文艺复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5 . 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D.官民上书
6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叶以后,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挑战,中、日两国都进行了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该段日子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将地方政府集中在北京的领导之下,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百日维新”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百日维新一成一败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著名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
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
2016-11-27更新 | 736次组卷 | 70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 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 《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
2016-11-27更新 | 14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认识到)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对付这场斗争。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起,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政府投入之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大国崛起》解说
(1)你怎样看待材料一中“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战争使俄国“学到今后对它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出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动力是什么?请结合相关措施简要说明。
(3)转折点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代名词,请在表1中标有英文字母A、B、C的空白处填空
表1:19世纪俄日中的历史转折
改革人物
改革任务
历史地位
证据理由
亚历山大二世
A
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明治天皇
摆脱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
日本历史的转折点,并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B
光绪帝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C
2016-11-27更新 | 26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