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都察院)始设于崇德元年(1636),掌监察、整肃纪纲,并参与九卿议大政事,既为天子耳目,纠劾百官,亦以之控制言论,表达舆情,因参与处理重大刑事案件,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都察院内机关有经历司、都司厅等,并设十五道,各冠以京畿、河南、江南、浙江……等地方名称,实则纠察朝廷内外官邪,并稽在京各衙门库仓,以及查核各省刑名。还有都察院统辖的六科,即吏、户、札、兵、刑、工各科,原为独立机构,雍正元年(1723)改隶都察院。其职掌主要是监察六部,以“言职”著称。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汉诺威王朝(17141901)建立后,下院发明了质询方法,由下院议员提出质问,要求政府有关大臣给予口头或书面答复。随着时间的推移,质询事例越来越多,并被公认为是下院的一项合法权力。到乔治三世时,质询形成惯例,成为每一次议会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

1784年,福克斯提议下院请求国王罢免刚刚上任的小皮特,他说:“应告诉陛下保持一届不受人民信任的政府,必定有害于国家。”表决结果,福克斯的动议获得通过。这说明,对政府大臣表示不信任的程序方法,这时已为多数议员所接受。此后,对政府大臣投不信任票的事例越来越经常。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代都察院的职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设立都察院和英国实行质询和投不信任票方法的目的有何明显不同,并说明两种政策相同的政治影响。
2022-08-03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民主不会只有唯一的标准,“真正的民主”应具有人类文明发展所具有的共性,也应结合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找到本地区最适合的方案,因而具有自己的个性。

材料一:对于公元前5世纪的欧洲人来说,“真正的民主”指理性的审判和权力的分享,还有各种其他的公民美德。但是,民主是一种公共美德,但不是唯一的美德,由希腊公民选举产生的政府肯定存在着效率低下、腐败、短视、不负责任或被少数人的特殊利益所操纵,而且不能采纳公意所要求的政策。

18世纪以来,欧洲人越来越认识到“真正的民主”指的是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就是公民对政策的有效控制,建立起负责任的政府。正如卢梭所言,“如果国家,或者说城邦,其生命权在于它的成员的结合,并且如果它最主要的关怀就是要保证其所有成员表达公意,它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以便按照最有利于全体成员的方式来推动并安排各个部分。正如自然或者说上帝赋予了每个人以支配自己各部分肢体的绝对权力一样,社会民主必须忠实地履行公民赋予政府的权力,并保障它受到人民制约和内部制约。”

——(美)塞缪尔·亨廷顿《20世纪的民主化浪潮》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三: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       “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       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       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个。其中主要包括《宪法》(82年修订)《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84年)《国务院组织法》《行政诉讼法》等 ,还包括商标法、专利法、森林法、民法通则等一大批用以维护社会生活基本秩序的法律法规,社会基本秩序得以恢复。特别是“八二宪法”的制定和颁布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发展奠定了基本的制度和法律框架。……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出现第二个立法高峰。这一时期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对外贸易法、注册会计师法、预算法、农业法、仲裁法、审计法、广告法等。这一工作到上一世纪末基本完成,也就是说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用以规范、调整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框架。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8世纪欧洲人与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对“民主”认识的不同。
(2)“光荣革命”开创的完美政治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该“最完美的政治设计”是否适合17、18世纪的中国?运用史实说明你的看法。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
(4)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改革开放后两次立法高峰的特点及其原因。
2021-08-1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新鲜事物中,没有什么比平等给我带来更大的冲击力了。……对美国社会了解越深入,我就越意识到平等是所有其他事物滋生的基本事实,也是我所有观察所抵达的核心要点。”作者这样说主要是因为美国
A.实现了民主的最大化B.建立了现代宪政体制
C.建立了纯粹的民主制D.充分体现了精英政治
2021-08-1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2016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是中国社会的蜕变时期:从中原的中国不断向四周扩展,成为中国本部的中国;完成了“封邦建国”向“天下国家”体制的转变;先秦思想学派,如百川汇海,终于融合为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

材料二

无敌舰队清教光荣革命大宪章王位继承法牛顿航海条列
新模范军启蒙运动工业革命权利法案鸦片战争莱布尼茨英法大战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跃入世人的眼球而一发不可收拾……直至《1763年公告》的发布,英国最终打败法国,近代英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

——计秋枫《近代前期英国崛起的历史逻辑》

材料三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大纲与课标

“美国是战后世界上新的反动和侵略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美帝国主义利用战争发了横财,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成为世界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

——摘编自1956年《高级中学世界近代现代史教学大纲(草案)》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摘自2004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疆域拓展、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方面叙述这一时期中国蜕变的过程。
(2)在上表词中任选4个,运用这4个词围绕某个侧面使“英国的崛起”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选词准确、阐释清晰
(3)根据材料三,《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课程标准》对于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学习要求有什么变化?试从国际形势、中外关系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1-08-10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县2015年高考适应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英国较早地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过程历经曲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689年《权利法案》使得限制王权有法可依,但如何确保国王有法必依呢?1693年起,国王威廉倚重辉格党,即使大选后托利党占下院多数,辉格党组阁仍然不变。但到1708年,安妮女王在开国元老们劝说下否定了这一做法。1714年即位的乔治一世及继任乔治二世是德意志人,不懂英语,对英国事务和冗长的内阁会议不感兴趣,逐渐不再出席内阁会议,而是指定深得他们信任的财政大臣沃尔波尔主持内阁,处理国家事务,内阁在形成决议后通知国王即可。1742年,沃尔波尔因提交的外交方案多次被议会否决而辞职,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则自动解散的先例。1784年辉格党议会想把托利党首相小皮特赶下台,掌握民意的小皮特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托利党获胜,小皮特内阁度过危机。至此,经近百年发展,特定时代下一系列偶然性因素推动君主立宪制的不断走向成熟。

——摘编自陈长琦《中外政治文明发展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述“经近百年发展,特定时代下的一系列偶然性因素推动英国君主立宪制不断走向成熟”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2021-01-07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丹阳、如皋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6 . 从1887—1897年,英国内阁占用议会会议的时间平均达到84.5%,议员个人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议会只规定一般原则,而由内阁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而且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做法的有效性也变得极其微弱了。上述现象表明
A.议会的权力和作用被削弱B.议会的立法权力正在丧失
C.英国的政治制度正在发生变化D.议会对内阁起到了限制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学者关于“国家”观念的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导人关于“国家”观念的主张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说明中西“国家”观念蕴含的共同价值。
2020-11-11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届高三一轮材料题培优训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向上流动的渠道应该是畅通的,对所有人来说,机会是均等的。“社会阶层固化”恰恰是因为这种流动的通道被堵塞了。如果下层的人们看不到上升的希望,不满情绪就会增加,产生一种社会张力,张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社会震荡。可以说,社会流动是阶层和谐的重要保证。

——摘编自辛鸣等《防止“阶层固化”促进社会流动》


依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古近代政治的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说明:观点可来自材料,也可提出己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
A.推翻了君主制度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2020-07-11更新 | 4166次组卷 | 89卷引用:浙江省2020年7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10 . 18世纪,在波士顿、纽约和费城,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纷纷涌现,富有知识的公民们就公共问题进行有组织的讨论、辩论。一位牧师曾评论道,一个赤贫的劳工也认为他在宗教或政治事务方面拥有与一个绅士或学者同等的表达自己感想的自由权利。这表明
A.美国民主制度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B.北美取代欧陆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北美殖民地就政治独立达成了共识D.政党政治的雏形在美国基本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