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8 道试题
1 . 菲舍尔在《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英法对德宣战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开战初始,统治集团为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尚能推行立宪政治,接受社会民主党右派提出的所谓”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然而,战事的一再失利与国内的反战情绪,使”民族民主主义”新路线和帝国宪政再也难以维持了。兴登堡、鲁登道夫执掌军权以及”兴登堡纲领”的发布,标志着在德国公开实行军事专政。

1916年8月底,最高统帅部以发布战事命令的形式公布了鲁登道夫起草的兴登堡纲领。其中心思想是,实行军部独裁。纲领规定:推行强制措施,加快军火生产,增加劳动强度,抽调工人上前线。为保证兴登堡纲领的实施,1916年11月1日建立了由格伦纳中将领导的军事管理局,控制德国本土、被占领区和一部分帝国盟友的经济。这是最高统帅部企图通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干预、对全国人民的专制统治来保证最高军事领的贯彻。

——摘自孙柄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兴登堡纲领”出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兴登堡纲领”的特点和影响。
3 . “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导致这种“过时”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2019-01-30更新 | 13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0年吉林德惠实验中学高二期末考试历史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
年份
英国
德国
法国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总值
指数
1913
96 910 944
100
28 302 403
100
5 299 517
100
1914
105 207 580
108.5
16 696 945
58.9
4 951 471
93.4
1917
51 989 185
53.6
——
——
2 309 160
43.6
1918
49 890 293
51.5
——
——
1 568 853
29.6

——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二       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大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战客观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运动和民族经济的有利影响。
2019-01-30更新 | 163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3-2014年江西临川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5 . 列宁说“这个同英法对立的是另一个资本家集团,这个集团更加凶恶,更加野蛮。这个集团的资本家走进资本主义宴席的时候,席位已被占光,但是他们采取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法。”这个采用野蛮手段的“资本家集团”指的是(     
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国际联盟D.轴心国集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39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0年浙东北(ZDB)三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一战爆发后,远离欧洲的日本对德宣战。在对德通牒和宣战诏书中,日本声称是为了“永保东亚和平”及“维护日英同盟的利益”;日本首先发表演说强调日本参战是对德国鼓动干涉还辽的复仇战。这些行为(       
A.反映了德日矛盾的激化B.意在掩盖参战意图
C.维护了英日同盟的利益D.力图保护东亚和平
2019-01-30更新 | 3358次组卷 | 53卷引用:2016-2017学年天津市宝坻一中、杨村一中、静海一中等六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8 .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7年初,美国与德国关系恶化并断交,推动美国国内高校反德情绪高涨。是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发起,包括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参与成立“校际信息局”,目的是“协助政府招募有志于从军的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并将他们安排到恰当的位置上各施所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甚至致信战争局,表示“如果我校师生能提供什么服务,来给政府帮点忙,我们将感到荣幸之至”。美国于1917年4月参战后动员了包括大学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为战争服务。美国大学在战时为国效力的经历,使“大学百无一用的古老嘲讽再也站不住脚了,接受高等教育将回报以财富和权利,大学的影响力正在成倍地增加”。以伊利诺伊大学为例,该校在1916年在校生5000余人,到1926年已增至1.0103万人,这种学、府合作为二战乃至冷战时期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密切合作提供了借鉴。

——摘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大学(1917—1919)》


(1)根据材料,概括美国高校关于美国参加一战的态度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时期美国高校的作为对一战后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2019-01-28更新 | 64次组卷 | 3卷引用:2019年4月4日 《每日一题》选修-第一次世界大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平主义思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一道不可忽视的社会历史风景。19世纪后期,许多持有和平主义思想的基督徒开始在政治上变得活跃起来。对中产阶级来说,和平主义又是应对工业社会弊病的一个选择,与革命相比,是一个很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途径,这个途径“可以达到社会主义的所有目标”。当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时,公民的概念开始取代臣民的概念,和平问题也因而成为一个公民问题,和平运动者们宣称和平是现代生活的必需品,是公民的权力。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和平主义运动进入大发展时期。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包括刚刚统一的意大利、德国都成立了和平主义组织:除各国国内的和平主义组织之外,还成立了跨国的和平主义组织。1907年9月,在慕尼黑召开的第16届国际和平大会还专门向海牙会议发出了呼吁,希望各国的外交家们“基于人道主义”而达成“尽可能完善的、永久性的、强制性的国际仲裁条约”。

——摘编自刘炳香《历史的另一面:欧洲和平主义思潮(1889—1914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和平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
2019-01-16更新 | 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3月24日 《每日一题》选修-每周一测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