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爆发后,北洋政府总统府秘书长梁士诒积极主战,然而,未成功参战。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的结束,加剧了英、法等协约国人力资源的匮乏。为挽回颓势,英、法采取招募“干活不知疲倦”的华工的办法。据记载,一战期间,英、法两国在中国共招募华工14万多人。华工抵达后即被编为华工军团,从事战地作业和后方战勤保障工作。一战结束后,北洋政府设想以此为契机,打破套在中国人头上的重重枷锁,一改中国卑微的国际地位。然而,巴黎和会期间,日本借美、法、俄等国的支持,强占了德国在山东省的一切利益。得知消息后,华工纷纷投书谴责并踊跃捐款支持北洋政府维护国家利益。1919年5~6月,旅法华工和留学生奔走呼吁,并包围了中国专使的寓所,不准他们出门、签约,并警告:若在和约上签字,他们就像北京学生声讨卖国贼一样对待之。同年6月28日,华工和留学生包围了首席代表陆征祥的寓邸,“陆征祥看见局势危险亦不敢再到凡尔赛去签字,当天的晚报登出了中国代表团在签字时缺席”。

——摘编自赵德生《一战华工与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招募华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工在一战和巴黎和会期间行为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作为远东唯一战场,青岛商民损失惨重。据1918年青岛商民损失统计结果显示,共计受损失者1548户,因受枪弹殒命者40人,损失总额计银元19128993.42元。1918年下半年,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作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对德索赔的证据之一。为抗议列强将德国原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代表团最终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因此中国只能在会后与德国就赔偿问题进行双边谈判并获得了数额尚可的赔偿款。与此同时,青岛总商会不断地向各级政府机关申诉,请求政府拨出部分赔偿款补偿商民损失。但因中国当时内外交困,政府需款孔亟,总商会人徽言轻,所作种种努力皆未能奏效,青岛商民未得到任何赔偿。

——摘编自张维缜《一战后中国对德索赔初探-以青岛总商会的活动为中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青岛总商会开启对德索赔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青岛总商会的索赔行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916日,胡佛成为美国新总统。他曾严厉谴责英国的海上封锁,日内瓦会议后又主张扩建海军。但他在就职演说中却宣称将制订新的外交政策,致力于改善英美关系。19296月,麦克唐纳组建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他在大选中曾表示决心改善英美关系并促裁军。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两次大战之间英美严肃认真地对待讨论海军军备问题的最后一次会议。伦敦海军协议基本上是按英美事先达成的框架签订的,即“装备有6.1英寸以上的口径炮的巡洋舰,美国可拥有18艘,英国可拥有15艘;包含有6.1英寸及更小口径炮的巡洋舰,美国总吨位是14.3万吨,英国是19.2万吨。在如驱逐舰和潜艇等其他类型的舰只上,英美完全平等。同时,将华盛顿会议上确定的停战期再延长5年。这一海军协议是两个爱好和平的人民努力的结果,也是两个长期争夺海上霸权相互妥协的结果。

——摘编自徐煜《论20世纪20年代的英美海上争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0年伦敦海军协议达成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8年12月14日,顾维钧抵达巴黎。大会前,他特地去了巴黎郊外的华工墓地。顾维钧在大会上承认中国的确在1915年和1918年签订协议,许诺日本将得到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但当时是被迫的,因此不应该履行。按大会所接受的民族自决和领土主权完整等威尔逊的原则,中国有权要求收回山东权益。他的辩词“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轰动了整个巴黎以至欧洲。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   1919年1月18日是普鲁士王国宣告成立纪念日,也是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的纪念日。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凡尔赛宫镜厅又是威廉一世皇帝即位的场所。这样的时间、地点的选择,固然雪除了法国在历史上蒙受的耻辱,但是它又给德国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巴黎和会强令德国对协约国提出的和约不得进行口头谈判,不得有任何保留。协约国的赔偿要求更是对德国极尽搜刮之能事,大大超出了德国的国力,为保障支付赔款的种种措施还使德国丧失了大量主权。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及其条约的特征和影响。
2021-05-10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铁岭市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性国际组织是世界一体化进程的产物。19世纪中后期,出现过的一些专门性国际机构,对各国政府并不具有政治上的约束力,不可能用于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战后,巴黎和会通过了国际联盟盟约,192011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联盟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它在完成后一个任务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显示了存在价值。关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方面,国联理事会在1920—1939年期间,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的处理。但是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国际联盟已名存实亡,19464月正式宣告解散。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际联盟的历史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先后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通过一系列条约和成立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一国际联盟,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和维持战后和平的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编写组所编的《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12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的惩处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2020-11-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下关一中备考联合2021届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人马汉于1890年出版了《制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该书从国家战略的高度认识到发展海权、控制海洋对国家繁荣强盛具有决定性影响,并得出了一个历史性的领悟,即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就能控制海上主要战略通道和海上贸易这一主要的国家富源,便可控制世界财富和资源的流向,从而决定一国兴衰并影响世界历史进程。

——李家成、李普前《马汉“海权论”及其对中国海权发展战略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汉海权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共和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为减少军备负担;我们决心,为达到此一目的,签订条约限制各自的海军军备”

……

——1922年2月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签订这一条约的背景。
3)请你谈谈对海权的认识。
2020-08-2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材料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2月9日,英国的和平主义者便在牛津大学俱乐部举行了“本议院决不为它的国王和国家而战”的模拟辩论会,通过了“决不为国王和国家而战”的决议。1933年3月,伦敦召开英国全国反战大会,出席的代表达1500多人,他们代表各工会、合作社、独立工党、大学生协会和共产党。与此同时,一些政治家也持和平主义态度。1935年夏,组织了一次群众性的和平投票。1150万人参加了投票。从投票结果看,在日本继续侵略中国、纳粹德国正大肆扩军备战的情况下。英国的和平主义者和公众舆论的绝大多数仍然坚决支持国联的裁军活动,尽管也有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赞成必要时以军事手段对国联谴责的某个侵略者实行制裁,这是相当矛盾的。

1938年9月30日,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回英国时受到了盛大而热情的欢迎。这足以说明当时人们恐惧战争的和平主义情结和对《慕尼黑协定》的支持。

——摘编自徐蓝《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欧美和平运动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30年代英国和平运动给后人的重要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甲年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后,日本在东亚国际政治格局中已经是一个重要角色了。“二十一条是日本意图谋求在华霸权,妄图将中国变为国中国而制定的,巴黎和会上对于中国青岛问题,和会的实际权力机构“四人会”曾一度给出数种解决方,但均不符合日本加从德国直接接收青岛的意图,日本甚至以不会在国联盟的上签字、退出和会相威胁,最终威尔逊向日本作出让步……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对“十四点”的评价似乎预示着成威尔逊之行的艰难,他说:“我们打破了上帝给我们的十诫,而对于威尔逊的“十四点”,我们要走着瞧。美国首相劳合乔治的态度和克里孟梭是一致的……新旧势力之间在对中国青岛问通上的分歧表现得特别明显。随着斗争的深入,尤其是日本在关于青岛的主张中拿出“五国谅解”,威尔逊为了与列强妥协而不得不牺牲掉中国的利益。在威尔逊看来共产主义可能横扫欧洲,在这种情势下把日本留在国联,从而维护反苏,反革命活动的帝国主统一战线,是威尔逊当时全球视野的重中之重。

——摘编自刑西敬《五四运动的国际政治背景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发生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推行其“十四点”过程中的态度转变。
2020-09-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8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国际旧秩序的崩溃,促使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末期提出了威尔逊主义。威尔逊主义集中体现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一战后期对美国新的“国家身份)“国际角色”和“国际秩序”的追求,但威尔逊主义充满悖论。威尔逊试图通过“民族自决原则”来解决列强与殖民地的矛盾冲突问题,同时又不得不依靠英、法、日、意等列强的支持来实现他的国际联盟计划。由此导致威尔逊主义与列强的利益形成冲突与合作的矛盾关系。这种矛盾关系表现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就是威尔逊无法在民族自决的道德原则与列强奉行的强权政治原则之间求得平衡。为了实现国际联盟,威尔逊必须在“道德”与“政治”之间作出艰难的抉择。结果,威尔逊的内心世界陷入分裂状态,并造成极度痛苦的自我认同危机。在山东问题的处置上,威尔逊为了国联计划的实现而放弃对中国的道义承诺,这对威尔逊而言是一个“受难时刻”的抉择。

——摘编自马建标《“受难时刻”: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主义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威尔逊主义。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