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叙利亚国民大会备忘录

我们,在下面签名的叙利亚国民大会的成员,1919 年 7 月 2 日,在大马士革聚会, 有我们不同地区的居民——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授权,同意对选举我们的这个国家人民的愿望的以下表述:

我们要求叙利亚享有绝对的、完全的政治独立……

…………

考虑到居住在叙利亚地区的阿拉伯人并不比其他先进的种族缺少天赋权力,他们也绝不比开始独立的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希腊人和罗马尼亚人落后,我们抗议国际联盟盟约中的第 22 条把我们置于需要受托管的发展中国家之列。

…………

我们不了解法国政府所宣称的在我们的叙利亚国家任何部分拥有的权力,拒绝相信它能协助我们或者能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地点帮助我们的国家。

我们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叙利亚南部建立犹太共和国的主张,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者移民到我国的任一部分……

——摘编自魏凤莲译《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1750 年至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备忘录中叙利亚的诉求,并简析备忘录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际联盟的认识。
2024-03-24更新 | 14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荧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的影响。
2022-09-12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战争的长期化,使饱受战乱之苦的各国人民强烈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渴望和平。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政治家们也都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体系来防止如此巨大的灾难再度发生。1920120日凡尔赛条约生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国际盟约宣称,国联成立的宗旨在于“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它们的所有决议必须全体一致表决通过。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政治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了20世纪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国联实际成为美法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工具。

“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

—摘编自[]菲利普·J.阿德勒、[]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联盟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联的异同。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时期的海外华工史,主体上是一部苦力贸易史,它是殖民主义的罪恶产物。纵观其历程,最早是始于鸦片战争前的向“南洋”偷运华工。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殖民主义者利用以不平等条约划定的通商口岸为基地和据点,公开而疯狂地揪起贩运华工的恶潮,不但大规模地向南洋贩运华工,而且将其范围扩大到拉丁美洲、北美洲等地区。大量华工被贩卖到海外,过着苦役生活。一战结束后,贩运华工出洋仍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一度出现回潮现象。至20世纪30年代,华工作为苦力被贩出洋的情况方告结束。

——摘编自董丛林《中国史话·近代中外关系系列       华工史话》

材料二       19178月,中国政府对德奥宣战之后,赴法华工的身份客观上发生转变。他们不再仅是附属于招募国家的契约性质的劳力,而是变成中国派往协约国的“参战代表”。到大战结束,中国获得战胜国身份后,华工更被认为是国家的“功臣”。华工参战角色的论述也由此产生。有关华工参战角色的建构主要着眼于两个层面,即华工的应募动机及他们对国家的贡献。

材料三       19255月,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并由此掀起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运动。这时,《晨报副刊》连载了一篇名为《巴黎和会中之华工》的文章……该文特意描写了华工的爱国举动以及英国和日本对华工的虐待与镇压,实际隐喻的是日本伙同英国制造的“五卅惨案”,以此号召工友再次团结起来,进行反帝爱国的运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政府随即以日本违背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等国际公约,向国联提出控告。在此背景之下,“一战华工”又一次被提起。该次有关华工的论述主要围绕华工与《九国公约》的关系展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


(1)依据材料一简要归纳历史上华工演变历程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战中赴法华工身份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归纳其“对国家的贡献”。
(3)甲同学赞同《晨报副刊》刊登的文章,乙同学对华工与《九国公约》关系持有疑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选择:①对甲同学“赞同”的意见进行评价;②帮助乙同学解决“疑问”。
2022-12-2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预测卷(五)(14页)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东欧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协约国决定在波兰原有领土上重建波兰。根据《凡尔赛条约》,波兰得到了与其国力极不相称的领土以及一条通向波罗的海的走廊——波兰走廊。这条走廊将德国领土一分为二,给德国发展极大造成困境,致使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民族主义者不断疾呼,修改德波两国边界。为了打破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争取外交主动,德国于1922年与苏联签订《拉巴洛条约》,两国正式建交,夹击波兰。与此同时,德国利用英法隔阂,在1925年与英、法等国就边境问题达成共识,禁止单方面使用武力干涉,这造成法国在欧洲主导地位的下降,也使法波两国在东欧的同盟体系瓦解。

——摘编自王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波德关系研究(1918-1939)》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协约国重建波兰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后协约国重建波兰带来的影响。
2022-04-23更新 | 22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联盟重约第22条中规定

(1)凡殖民地及领土,在战后不再从属于原宗主国,而对那些尚不便于实行自治的地区则实行委任统治的原则,委任统治制度的目的是要保证将居住在该地区内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作文明之神圣任务。

(2)国联按各先进国的能力,意愿来授予他们的统治的资格,堂任国此后承担管理的任务。

(3)按照委任统治地区的社会发展、领土范围,经济状况来规定受任国对当地管理的程度。

(4)将委任统治地分成甲、乙,丙三种类型1对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甲类地区,受任国的任务只是提供行政上的指导和帮助;对政治经济比较落后的乙类地区,受任国根据规定的条件负行政统治的青任;对地瘠民贫,人烟稀少的丙类地区,受任国遵照规定条件,将它们作为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进行统治。委任制运作由国际联盟的一个常设委员会所监督,它主要是审查委任统治国提交给国联的殖民地年鉴报告和接收处理殖民地人民的请愿。常设委员会由法,英,比,荷、西,葡、日等国各派一人组成,北外从没有殖民地的国家中提供三名代表,以保证公平和公正

——摘编自李艳娜(“委任统治制”与“国际托管制度”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委任统治制”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战后的“委任统治制”
2022-04-16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4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2022-08-31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原因(背景)类材料题-202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解题模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战结束后,欧美大国之间的较量仍在暗中继续。英国由于经济不景气对大规模扩张海军缺乏兴趣,甚至大量拆毁主力舰以减少海军的维护费用;而美国海军则处在舰队扩张的黄金时期,在近代海战中吃到甜头的日本人也在不断扩张海军。在华盛顿会议前,美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种军备竞赛不仅会给经济带来沉重负担,还会导致国际关系的紧张。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强迫英、日、法、意等国签订了《五国海军条约》,将美、英、日、法、意的主力舰吨位分别限定在5531.751.75的比例上。现代军事史学界都将《五国海军条约》签订至1936年的这一段时间称为“海军假日”时期。但这种状况并没有维持多久。1936年日本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到后来,这些海军条约基本成了一纸空文。

——摘编自茹莹《华盛顿会议<五国海军条约>主力舰吨位比例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国海军条约》签订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国海军条约》签订的影响。
9 . 20 世纪以来国际秩序不断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战后缔结的和约全面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特点对世界历史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国际联盟作为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法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的国际合作组织……在民族自决原则的基础上重新划分欧洲边界的特点……《国际联盟》第22条把从同盟国手中获得的殖民地居民看作是“在现代世界的紧张形势下还不能自己站立的民族。”因此,这一条款规定:“这些民族的监护应该委托给那些先进民族”。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作为二战的重要成果,二战后期确立的国际秩序依然是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基础,由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的现实,通过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国际治理法治化。使之得到进一步补充、完善与发展,并能够可持续地维护和平。

——徐蓝《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中国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是源自中华文明“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和谐理念,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给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理性可行性的行动方案,是为了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141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二战后确立的国际秩序”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首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
2022-06-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校联考(等级考)历史试题(四)
10 .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以前,一般认为国家拥有诉诸战争的权利。进入20世纪以后,国际社会开始通过法律形式限制战争权。主要相关条款如下:

《国际联盟盟约》(1919年)第十二条第1款:“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联盟会员国并约定无论如何,非俟仲裁员裁决或法庭判决或行政院报告后三个月届满以前,不得从事战争。”

《非战公约》(1928年)第一条:“缔约各方以它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它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第二条:“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联合国宪章》(1945年)第二条第4款:“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第五十一条:“会员国受武力攻击时,……本宪章不得认为禁止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之自然权利。”

——节选自世界知识出版社《国际条约集》


(1)根据材料,归纳国际社会在限制战争权方面的阶段性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国际社会限制战争权的背景。
2022-06-08更新 | 267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湖南历史高考真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