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一战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亚洲的优越感及指导者意识更是越发浓厚。当时鉴于欧洲战场的惨状,预感西方文明即将走向没落的人比比皆是,认为东洋文明绝不劣于西洋文明。“一战”使“落后”地区各民族获得民族独立的良机,日本对殖民地的支配以及对中国大陆的膨胀也开始在理论上陷入困境。在一战的影响之下,趁着世界秩序的混乱,日本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试图构筑新地域秩序的构想开始大为盛行。小寺谦吉是此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亚洲主义者,他主张中日“应相互提携、相互扶助,为亚洲乃至全体有色人种,理应与白人展开对抗”。日本向中国提供智识,中国向日本提供物资。日对中施加军事援护,中国应在日本“指导”下实施改造,教育和文字语言上要采用“日本假名文字”等。小寺的大亚洲主义虽然在表面上主张中日两国的相互团结依存,但实际上却否认中国的地位,宣扬日本以“调和文明”来改造中国。

--摘编自刘峰《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亚洲主义的理论与行动》


(1)根据材料, 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亚洲主义盛行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寺谦吉亚洲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质。
2 . 《新全球史》中写道:“一战期间,发生了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到一战结束时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一战并不是引发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这表明
A.世界大战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伤害B.战时高效的交通使得人口流动频繁
C.战争成为导致疾病传染的主要因素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加速疾病传播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英国虽然率先完成了第一次的工业革命,但直至20世纪初,英国教育一直“重文轻理”。媒体也把从事科学工作的人称为“科学人”(ScientificMen)而不是“科学家”(Scientist)。英国学习科学的学生数量也远不及德国,曼彻斯特等英国科研重镇的主要工作是由聘请的德国学者负责。1913年的调查显示,英国大学聘用的科学人才工资还不如教堂里的工作人员。由于对于科研人员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待遇,英国适龄科研人员大量应征入伍,研究工作人手短缺。开战后英国立刻失去了需要从德国进口的各种原材料时,英国人才发现他们科研实力不足带来的严重后果:军装染料、战备药品、实验仪器乃至枪械的瞄准镜都无法完全自行生产。而战场上——毒气、机关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潜艇、航空母舰等新式装备完全颠覆了战争的模式。

工业的严重落后和军队的巨大伤亡让英国政府迅速认识到了应用科学研究与新技术研发在战场上的重大作用。1916年英国的大学教育制度进行改革废除希腊语考试,引入博士学位制度。1918年英国教育部设立科学与工业研究部,为大学科研提供资助……这些变化,令科研不再是只有富裕的上等阶层才能从事的带有隐秘色彩的私人活动,渐渐成为一项普通人也可以从事的职业。

——卡德韦尔《科学与一战》

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初期英国科研实力不足的原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英国科研发展的影响。

4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等缺乏原材料的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这说明的根本问题是
A.战争是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B.社会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
C.科学技术是维持战争的根本保证
D.发展化学工业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2017-04-14更新 | 373次组卷 | 1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18年12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当年的化学奖获得者是德国人弗里茨·哈伯。理由是他在九年前发明的工业化合成氨法,“使人类从此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而来自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则感到愤怒。因为弗里茨·哈伯是一战时期德国毒气战的科学负责人。正是在他的建议下,1915年德军在伊普雷战役中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毒气,造成英法联军约15000人中毒,并带走了5000多人的性命。
——摘编自张卉妍主编《一战全史》
材料二 鉴于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的、有毒的或其它的气体,以及一切类似的液体、物体或一切类似的方法,已经为文明世界的公正舆论所谴责;并鉴于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参加的条约中已经宣布禁止其使用;为了使这项禁令成为公认的对国际良知和实践具有同样拘束力的国际法一部分;兹宣告:各缔约国如果不是禁止这种使用的条约的参加国,应接受这项禁令,并同意将这项禁令扩大到不得使用细菌方法作战,以及同意根据本宣言的条款,在缔约国之间相互约束。
——摘自《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
(1)据材料一,指出瑞典皇家科学院和英法两国的科学家对弗里茨·哈伯的不同评价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关于禁用毒气或类似毒品及细菌方法作战议定书》出现的历史背景。它的出现反映了国际关系怎样的发展趋势?
6 . 之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主要依据是
A.双方不分胜负
B.不管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付出了惨重代价,承受了巨大损失
C.协约国和同盟国以停战和谈的方式宣告结束战争
D.战争的结局没有战胜国和战败国之分
7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20世纪初的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
材料一 (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材料三 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材料三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
8 . 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A.促进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B.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C.传播了社会主义的观念
D.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
9 . 《全球通史》说:“14年以前,欧洲己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然而,战争的浩劫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受到怀疑和挑战。”这主要是在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
A.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B.导致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广泛兴起
C.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引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怀疑
2016-11-27更新 | 647次组卷 | 1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

第二条战俘……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