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二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学术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并没有一直的看法,其原因主要在于确定起点的标准和依据不同。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从1931年到1939年的逐渐发展”等三种看法.但是对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这一现点,中国学术界基本没有异议

——摘编自徐蓝《中国第二次世界大展史研究》


以上材料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主要观点,从中选择一个观点或者提出一个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那些做出改变的难民》


依据材料并依据所学知识,请你对表格中历史时期的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表述清晰,基本要素齐备,史实准确)
2021-03-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普查调研文综历史试题

3 . 材料   1939年3月31日,张伯伦宣布英国将保障波兰的独立。之后,法国宣布将继续忠于法波同盟。继5月12日英土声明后,6月23日法国也和土耳其发表声明,保证地中海地区一旦爆发战争,两国将相互援助。早在1939年3月18日,英国即开始向苏联试探一旦德国入侵罗马尼亚,苏联可能作出的反应。此后英法遂和苏联保持接触,从4月15日开始转入正式谈判。7月23日,苏联建议立即转入军事谈判,法国政府遂派出杜芒克将军于8月6日会同英国退休海军上将德拉克斯自英国出发,不慌不忙地于11日始抵苏联。谈判中,双方就一旦战争爆发各自能提供的武装力量及苏军在波兰和罗马尼亚的过境问题发生严重分歧。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张伯伦并未采取任何挽救措施。法国政府在谈判中从未表现过任何主动。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莫斯科谈判中止。

——摘编自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莫斯科谈判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莫斯科谈判受挫的原因。

4 . 材料   一战后,日本在对华侵略和太平洋扩张上与英美展开“协调外交”,遭到英美“强硬政策”的抵制。……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确立了“南(太平洋)北(苏联)并进”的侵略路线。为牵制苏联及英、美在东亚的势力,日本迫切希望联合德国消除其侵略扩张的障碍。1936年11月,日德缔结了“防共协定”。这个协定打着“防共”的招牌,实际上既针对苏联又针对英美诸国。对日本来说,企图利用日、德军事同盟的关系,来缓解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陷入的外交孤立境地,同时最大限度地来推进“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计划。正因为如此,日本便在日德“防共协定”缔结的七个月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随后,日本又于1940年9月27日,同德、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妄图以三国军事同盟力量压制英、美等国,迫使美国放弃参战,从而实现日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

——摘编自武向平《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6-1941年日本对德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6 -1941 年日本对德政策的影响。
2020-0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朝野孤立主义盛行,对欧洲事务采取中立不干涉的态度,而在亚太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军事上以日本为假想敌。随着希特勒上台,经过慕尼黑会议,美国认识到德国已经打破了欧洲的力量平衡;法国沦陷让美国不得不再次发挥“离岸平衡手”的角色,调整“太平洋弟一”为“大西洋第一”的战略,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英国和苏联支持赞赏这一战略方针,而中国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反对“德国优先”,希望美国“先打日本”;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的高度考虑,则认可美国的这一战略“先欧后亚”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引领美国加入和实施战争的战时战略,也是带领美国走出西半球,问鼎世界霸权的大战略。它不仅抓住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枢纽,而且凝聚了主要盟国的战争意志,更为重要的是,它使美国顺利接手了英国世界霸主的接力棒。

——摘编自任珊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先欧后亚”战略评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实施“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影响。
6 . 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B.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C.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2019-08-11更新 | 2930次组卷 | 62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历史试题
7 . “德意志民族曾经号称‘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也涌现出了一流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曾在一个狂人的操纵下进行过最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后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双重性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C.传统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影响
D.没有形成一部真正的宪法
2019-05-09更新 | 423次组卷 | 78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后,工业和军事落后的中国连连失败,加之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很快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而此时的德、日也从东西两线对苏联同时构成威胁。在此背景下。积极对外寻找援助的中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援助。

苏联政府向中国贷款4.5亿美元,贷款被用来以低于市场价20%以上的价格,购买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考虑到中国政府的财力有限,苏联允许中国以茶叶、桐油、矿物金属等原材料抵债。双方援助的合约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起草完毕并付诸实施的。苏联还向中国派出了大量的军事人员,除援华志愿航空队直接参加对日作战外,还有大批军事顾问帮助中国军队制定作战计划、培训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共有9万名中国军人通过了军事训练。蒋介石曾说,正是多亏了苏联提供的援助,中国在30年代的战争中才能得以坚持下来。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政府无暇顾及中国战场,援助随之中断。

——摘编自《抗战时期苏联援华始末》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抗战时期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9 .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
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
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10 . “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2019-01-30更新 | 12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2012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