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柏拉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   城邦的公民显然彼此是兄弟,但他们的构成和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城邦中的职责和地位也不同。……统治者以自己的智慧统治城邦,辅助者以自己的勇敢保卫城邦,工匠商人农民等节制欲望、接受哲学家的智慧统治。……当城邦的这三种自然的人各做各事时,城邦被认为是正义的。

——柏拉图《理想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的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的主张不被当时统治者接受的主要原因。
2020-04-03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期以来,乌托邦都是虚构和不可能的代名词,为了反对现实世界,人类构建了乌托邦。不同时期,人类构建的乌托邦并不一致:


——摘编自(美)刘易斯·芒福德《乌托邦的故事:半部人类史》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1-1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上期第五次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历史人物的消献,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对各个阶层财富观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就国君而言,孔于认为应该只“言义而不言利,为人君,止于仁”,国君乃天下财富的最高所有者,所以“因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国君的利就是义。就各级官吏而言,孔子主张不仅言义,而且言利,因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官吏需要依靠俸禄来养家糊口。然而,官吏求“利”必须合乎道义,即君子“仕则不嫁”、“不尽利以遗民”。就一般的平民而言,孔子主张求利、致富,但同时又要为他人着想,“富而好礼,富而好仁。”柏拉图认为各个阶层对待财富的态度应该不同。在理想国中,统治阶级即国王和护卫者“除了绝对的必需品之外”不得有任何财产,而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却并不要求其放弃私人财产。因为“统治阶级如果嗜好金钱与财产,他们必将腐败。而被统治阶级有此嗜好。将不会急于篡夺统治者的位置,因为这会妨碍他们积累财富”。被统治阶级的责任和价值就在于供应统治阶级以生活资料,使这些人专心治国,这样才能达致城邦的最大善。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东西方先哲财富分配观的相同点。并分析孔子财富观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2)依据上图结合所学,指出西方近代社会的政治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位历史人物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020-06-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各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校》等

材料二   《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体现”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谋叛、不孝、不睦、不义等等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大多与国家有关。

罗马统治者也够分到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摘编整理自《唐律疏议》,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相通的政治理想。简析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不同。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
2020-07-03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适应性月考(八)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

材料二   《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

——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   在某种意义上,西方启蒙运动是对传统中的希腊路向的复归,它所反对的是神性的宰制性垄断。欧洲启蒙运动张扬科学精神,把启蒙推进到人的主体性层面,使人摆脱一切愚昧与迷信而获得自由,用人的智慧重新认识与创造历史。在西方的启蒙进程中,启蒙与传统表现为一种回归关系,它的反传统并没有打破整个西方文化体系的构架

——骆徽等《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的特点。
2019-10-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以“性善”哲学为核心,以“仁、义、礼、智”四端说为途径,提出了其个人修养学说,主张扬善性,行仁义,以人格的完善为人生价值目标;同时,在此基础上,孟子系统地论述了封建帝王的治国之策,提出“民为贵”的宝贵思想和行仁政、施王道的政治主张。孟子认为,如果人人以人格修养为目标,诸侯皆能突出民意,关注民生,皆以施行仁政王道,百姓就能安居乐业,国家就能长治久安。

——摘编自《孟子王道思想研究》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与柏拉图关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设想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018-11-23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潍坊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模块监测(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奴隶制城邦由鼎盛走向衰败之际,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失败、战后雅典政局的动荡以及希腊城邦的危机,都促使他对希腊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反思。而苏格拉底被民主政体处死,则结束了柏拉图在民主政治上的抱负。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到麦加拉、克里特、埃及、南意大利和西西里等地开始了长达12年的游历活动,认真考察了各地的政治、法律、教育、宗教等制度,开始探求哲学和政治、哲学家和政治家结合的治国途径,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国家社会改革的方案。

——摘编自杨华《柏拉图·法律篇》

材料二   柏拉图着手设计他的理想国家时,首先规定公民所具有的四种德性(品质),即智慧、勇武、节制和正义。他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有三部分人:一是护国者,有智慧之德,担当统治者;二是卫国者,有勇武之德,负责保卫;三是供养者,有节制之德,从事生产。前两个等级不得蓄有私产,也不许持有金银,他们的生活所需全由第三等级供养。而第三等级可以保有私产,经营适合他们的那种经济,但亦限制其财富的膨胀,以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摘编自朱庭光主编《外国历史名人传》(古代部分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柏拉图国家社会改革方案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家方案,并简要评析这一治国方案。
8 .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先哲,有很多开创性的思考和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希腊人并非不关心政治问题。最早的哲学家泰利斯、梭伦也是政治家,大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有政治、伦理的专著。然而,思考宇宙问题是他们首先着重的,也是希腊思想的特色。在孔子以前,识字和文化知识,是“史官”所垄断的,他们所负责管理的文化资料,无不与政治权威有关。所以,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强调中国文化传统是“史官文化”。这种文化的对象,几乎是唯一的对象,是关于当世的政治权威的问题,而从未“放手发动思想”来考虑宇宙问题。赫胥黎在《进化论与伦理学》(即《天演论》)中曾指出,人类一个迷惑不解的问题是祸福无常,是善人得不到好的果报,恶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善恶果报的问题,打动了愚夫愚妇的心灵,也打动了哲学家的心灵。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就倡导一种恶人下地狱、善人上天堂的想象,恐怕这不是他的创造发明,不过是当代普通人对此想法的集中表现而已。

——摘编自顾准《希腊思想、基督教和中国史官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整理柏拉图思想和中国“史官文化”的不同特色,并据此分析说明希腊思想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为打破“史官”文化垄断所作的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柏拉图《理想国》里的“善人”应该具备的品德,并分析他形成这种“想象”的社会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古希腊城邦是基于社会分工合作,理想国中各阶级具备各自的美德,不相僭越,城邦就达到了“正义”。柏拉图认为城邦的治理是复杂的艺术,因而对统治者的政治、文化、才能、品德等方面,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城邦的统治者属于第一等级的公民,统治者的灵魂是由黄金构成的,具有智慧的美德。孔子编撰的《尚书》中所记录的君王,都是被儒家所认定的“明君贤王”,《尚书》中记录了上古“明君贤王”在选任继任者时,是通过大臣举荐并经过多年考察其德行和才能是否符合条件,才能最终确定下来的。

——摘编自许天蓝《论(理想国)的政治理想——兼与(尚书)政治理想之比较》等

材料二   《论语》与《理想国》对思想政治教育之重视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思。历史经验证明,道德的软约束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封建社会的中国统治者最终无不采取了“外儒内法”的治理方式,而柏拉图在晚年的《法律篇》中也最终将法律置于道德之上。

——摘编自彭文龙《(论语)与(理想国)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的相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柏拉图与孔子政治理想形成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论语》与《理想国》中思想政治教育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在他的社会政治学说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即“王道”的理性,所谓“王”,就是高高在上而君临一切的意思,“道”是儒家学说的仁义之道。孟子又是怎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图景呢?他认为:在王道统治国家的理想状态下,君主如圣人一般统治着国家,国家法制健全,政令畅通,赏罚分明,贤人辈出;赋税徭役适度,百姓丰衣足食,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对于君主和国家发自内心地表示拥护。

——摘编自光中的哲学《王道:孟子的“理想国”》

材料二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把公民分成治国者、武士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分别代表智慧、勇敢以及欲望三种品性。治国者用自己的哲学智慧和道德力量统治国家;武士们辅助治国,用忠诚与勇敢保卫国家的安全;劳动者则为全国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在这样的国家里,治国者明了正义之所在,按理性的指引去公正地治理国家。治国者和武士没有私产和家庭,因为私产和家庭是一切私心邪念的根源。劳动者也绝不允许拥有奢华的物品。

——摘编自柏拉图《理想国》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子与柏拉图关于“理想国”认识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理想国”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