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都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陈独秀

孔子

董仲舒

毛泽东

魏源

朱熹

黄宗羲

邓小平

李鸿章

老子

梁启超

胡适

韩非子

孟子

严复

王阳明

墨子

顾炎武

孙中山

康有为

请从表中选取3~5个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围绕其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具体方向,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列出所选人物,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史实准确)
2 . 近代中国风云跌宕,仁人志士进行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初次之失败也(指兴中会成立后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领导的惠州起义)之后,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记载:“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1861年,曾国藩在《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中说:“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1905年孙中山创建同盟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21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材料三: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要创造红色区域,实行武装割据,这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乡村为中心。”后来这种理论和党内“左”倾错误进行了数次的斗争。

1930年4月2日,李立三同志在《怎样准备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的条件》的文章中强调:“夺取一省与几省政权,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中心城市,产业区域,特别是铁路海员、工厂工人、群众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政权的胜利。想‘以乡村来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都只是一种幻想,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6月,党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立三路线”。这次“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三个多月,但党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举国舆论”的变化,并分析“差若天渊”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出现的中国近代各阶层对社会发展的理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张,并指出两种革命道路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23年11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其意在
A.明确反帝目标B.转变革命性质C.壮大革命阵营D.服膺社会主义
2022-03-24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12年,孙中山介绍了欧美国家反垄断的情况并多次阚述了“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观点。1924年,他建议要鼓励中小资本,但国家应该集中经营铁路、电力等行业的主张。由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推动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B.反对任何形式的行业垄断
C.改革中华民国的经济体制D.践行实业救国的探索之路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12年1月4日,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禁止株连通电》中提到:对“曾仕清廷”之人不可株连,不可以“嫌疑”二字滥用拘系。这一主张有利于
A.消除立宪派的影响B.推动中国的法制化进程
C.打击北洋军阀统治D.争取列强对革命的支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他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长兄孙眉的资助下,孙中山先后在檀糞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按受西方的近代教育。透过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孙中山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产生强烈改造中国的思想。他明确宣告:建立“兴中会”的唯一目的就是振兴中华,以申民志而扶国宗”;他在诠释“民生主义”时说“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解决民生观问题的方法就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他强调“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互补,“节制私人资本”与“发达国家资本”互补。

——摘编自吴铎《孙中山民生观研究》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民生观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孙中山的民生观。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鸪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个发现”的含义,分析说明马克思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结合相关史实阐述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8 .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史学界对下列历史人物研究最为集中的一组是
A.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B.洪秀全   李秀成   孙中山
C.李鸿章   左宗棠   曾国藩D.卢梭       华盛顿   拿破仑
2020-05-13更新 | 22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B.有利于实现民生主义
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D.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2019-10-19更新 | 266次组卷 | 95卷引用:2012-2013学年四川攀枝花米易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