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孙中山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设计。中国古代地方监察机关与地方行政机关相分离,直接从属于中央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监察范围宽泛,如汉初的《监御史九条》中,监察有讼者、盗贼者、伪铸钱者、非所当服者等。弹奏对象既可纠弹“官非其人”,也可议奏言“政非其理”。据统计,清代科道官共上奏疏687篇,其中弹勒之疏约占30%,言事之疏约占70%,许多事项实际上都是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一般事务。中国古代的监察不仅“劫”,还有“举(荐)”,其功能是罚赏俱有。此外,古代监察在违法犯罪发生之前就介入”事前监察”。在帝国政体下,监察的独立只能是外在的、相对的,而依附皇权是内在的、绝对的。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中国监察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监察权”的概念,至今仍为理论界和我们的法律法规所采用。监察权必须独立的思想,则是孙中山监察思想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亦是他长期一贯的思想。同时,他主张监察权是由国民大会授予的,必须对国民大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孙中山认为监察权应当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一样独立,主张建立立法、行政、司法、考选和纠察“五权分立”的政府架构。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作为他民权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中国国情,“集合中外之精神”,达到了同时代人所难以达到之高度。

——摘编自王晓天《孙中山的监察思想》

材料三   新时代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对反腐败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发展。中国的监察体制改革正逐渐步入深水区,面临着一系列需要探索实践的国境。从斯大林开始,苏联监察体制逐渐失去效力,导致苏联出现了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中国的改革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从监察职能延伸、监察主体的合理构建、纪法与法法的街接以及权力监督格局上进行路径创新,进一步提升国家腐败治理能力。

——摘编自聂应德、付扬《试论我国监察体制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提出“监察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时期重视监察体制建设的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2-05-29更新 | 376次组卷 | 17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21年,孙中山发表演讲《五权宪法》,提出在三权分立的基础上,补入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制衡,实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这不能反映孙中山:
A.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B.反对三权分立的思想
C.深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D.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3 . 孙中山说:“盖以服从《临时约法》为服从民国之证据,余犹虑其不足信,故必令袁世凯宣誓遵守《约法》,矢志不贰,然后许其议和。故《临时约法》者,南北统一之条件,而民国所由构成也。”孙中山这一主张
A.有利于巩固民主共和的政体B.首开中国因人设法的先河
C.直接导致了民国社会动荡D.有效限制了袁世凯专制独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写道:民国期间孙中山受到两种力量的影响: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它已经和劳工组织形成密切联系;另一个是五四运动后,年轻一代人所怀抱的热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高涨的民众精神。这是因为孙中山与这两种力量都
A.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B.重视民众运动的开展
C.有着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目标D.高举民族主义的旗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下图为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票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国曾经追求过“美国式”的民主
③邮票突出“抗战建国”反映了当时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邱菽园(1874-1941年),出生在一个富商家庭,他的父亲邱笃信,是新加坡乃至东南亚的“米业大王”。邱菽园幼时随母先往澳门后转往新加坡,在父亲身边接受国学名师精心教导。1895年,邱菽园赴京参加会试,结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接受维新变法进步思想。1898年5月,邱菽园创办《天南新报》,是新加坡早期中文报纸,极力宣传维新思想。1905年4月《天南新报》停刊。此后,邱菽园还担任过新加坡《南铎日报》《觉华周报》《星洲日报》等报纸副刊编辑,普及灯谜知识;他还热心于教育、社会事业,担任过学校董事、新加坡漳州十属会馆(今漳州总会)坐办等社会职务。

——摘编自茅海建《张之洞策反邱菽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邱菽园早期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邱菽园的政治、文化活动予以简要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史量才,近代著名的爱国报人,祖籍南京,出生于上海一个商人家庭。早年读过私塾,考中过晚清的秀才。此外,史量才还主动接受新式教育,毕业于杭州蚕学馆,创办了上海“女子蚕业学校”,对新知识、新思想抱有开放和接受的态度。

1912年,《申报》主持人席子佩因经营不善,准备出让《申报》。张謇等人闻讯,立即与史量才等五人商议合作,向席购进《申报》全部产权。五人均为股东,推史量才为总经理。

1912年10月,史量才正式接办《申报》。其对《申报》改革,比肩《泰晤士报》的做法,使《申报》的社会影响迅速扩大,在反对独裁、帝制、复辟的斗争中,在宣传新文化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32年2月,史量才等电请政府向十九路军增援:“无上海即无全国,置十九路军而不援,岂特弃我300万市民?”史量才的这些社会活动,始终站在国家与民族的立场上,对国民政府及某些官员的妥协退让与腐败行为进行不留情的揭露与批评。由于国民党方面的嫉恨,1934年11月,史量才被暗杀于杭州到上海的路上。

——摘编自《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史量才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并分析其社会角色复杂性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史量才的历史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系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D.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97年,孙中山指出,中国人民遭受“巨大的长久的苦难,则是由清政府有系 统的贪污造成的。实行地方自治人民有自选权,贪官污吏自不敢明目张胆作恶。
1905年,孙中山在《革命方略》中规定:应将地方自治权归之为地方人民,实行地方自治。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主张“地方的事情,让本地自己去治,政府毫不干涉”。地方自治搞好了,经济发展,“地方自治之制既日发达,则一省之政治遂于此进步,推之国 家亦然。如此做去,将来中国自然日臻强盛,与列强相抗衡于地球上”。

——摘编自王启勇《简论孙中山地方自治思想》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把“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 府”列入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之中。中共不但承认了地方自治,而且在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推行地方自治。各级政府积极组织真正的普选,允许实行公开的竞选。各抗日
党派合法存在。共产党尽管占有优势,但其主张必须经过参议会赞同和认可才能成
为政府法令。人民群众和其代表机构具有选举、罢免、否决、创制等切实的权力,真正 成为政权的主宰。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状况,中共在强调抗日的同时,也一直要求国
民党实施民主政治。

——摘编自李国忠《中共关于地方自治的理论与实践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主张实行地方自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地方自治与中共地方自治的共通之处。
2018-01-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既然组织了民兵,就需要占有一定的训练和执行任务的时间;既然占时间,民兵就要在生产上误工,而这些误工,就需要国家来补贴一定工分。假如平均每人每年补贴二十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以五角计算,那么总计得补贴二亿元。如果国家不补贴,而规定由公社或生产大队来补贴,当地群众会有不满意情绪的。如果完全不补贴,在按劳分配的原则上,民兵收入就要比别人少些,这样,除有少数政治觉悟比较高、不讲代价、奋勇工作的民兵同志外,一般说来,民兵本人及其家庭就可能产生不满意情绪。这种不满意,就会给民兵工作带来损失。

                                           _________节选自1962年《彭德怀给党中央的信》


(1)根据材料,概括彭德怀关于民兵制度的看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怀写这封信的背景和他被后人尊敬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