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在“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用血细胞计数板对细胞进行计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可以用于调查酵母菌、病毒、细菌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C.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重新在培养液中取样
D.为防止酵母菌死亡,制好装片后,应立即用显微镜进行观察、计数
2 .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将酵母菌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观察到一个中方格的菌体数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先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再沿凹槽边缘滴加样液
B.为避免酵母菌增殖影响实验结果,滴加培养液后需立即计数
C.计数同一样品时,应统计计数室中的4个中方格,再取平均值
D.若计数的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数与图示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相同,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密度为2.25×108个·mL-1
3 . 如图为某生取 1mL 培养液稀释 100 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 (1mm×1mm×0.1mm)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血细胞计数板中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估算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 6.25×106个/mL
B.据图示可知该规格的计数室含 25 个中方格、400 个小方格
C.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
D.一个血细胞计数板中央含有 2 个计数室
2023-12-08更新 | 25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4 .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又称蓝藻)是露斯塔野鲏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图1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2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物脱落,则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____(选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图中a-e五个点中,前8年种群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_点。
(3)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据图2分析选择的生物应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4)在培养藻类时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估算培养液中藻细胞的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若吸取藻细胞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由400个小格组成)计数。图3表示藻细胞的分布情况,以该中方格为一个样方,计数结果是藻细胞有______________个。如果计数的中方格藻细胞平均数为15,则1mL培养液中藻细胞的总数为________________个。
5 .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L(不放螺) 和M(放入 100 只某种螺) 两个玻璃缸中均加入相等数量的甲、 乙、丙三种藻。一段时间后,将 M 中的螺全部移入 L中,并开始统计L、M中的藻类数量,结果如图 所示。实验期间螺数量不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三种藻类中螺最喜欢捕食的是甲藻
B.不放螺时丙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最弱
C.甲藻单独培养时K 值约为
D.L 和 M 两个玻璃缸应保证形状和大小相同
2023-12-07更新 | 1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期中生物试题
6 . 有机质污染的水体中含有较多的草履虫。某实验小组为了调查A、B、C3个湖区的水体污染程度,从A、B、C3个湖区中各取水样100mL,分别置于3只含等量的相同浓度葡萄糖溶液的烧杯中培养,并每天定时利用显微镜进行计数,以统计草履虫种群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下对草履虫进行计数时需要用到的关键工具是_____。与第9 d相比,第12d对B区草履虫取样计数时要适当_____稀释倍数。
(2)根据图中数据分析,_____区的水体污染更严重,判断依据是_____
(3)培养到16d后,A、B、C3个湖区的草履虫数量都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 (答出2点即可)。
2023-12-07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五十五中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生物试题
7 . 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鼠大量繁殖导致植被破坏、加速土壤风蚀,控制鼠种群数量的根本措施是___
(2)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个。该计数方法得到的值与实际活菌相比___(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3)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W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种群数量为___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在10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
2023-12-04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月考联考生物试题
8 . 将纯净水瓶截去顶部锥体区域,用量杯量取200mL的水生植物培养液,在其中放置5个浮萍,将装置放置在靠窗有光照的桌面上,每天定时观察并记录浮萍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得到下图结果。下列对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A.阳光是影响浮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
B.第3~30 d种群缓慢增长的过程中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有调节作用
C.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因资源、空间等条件的限制,种群的出生率会下降
D.若起始放置浮萍数量大于5,其他条件不变,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增大
2023-12-04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半月考生物试题
9 . 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兴趣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然后绘制增长曲线。图甲是小组成员用血细胞计数板观察到的培养结果(样液稀释100倍,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图乙曲线a、b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次酵母菌培养的结果。
   
(1)在取样前应轻轻振荡试管,目的是_____。制片时应该在盖盖玻片_____滴加样液。
(2)图甲中双边线内16个小方格中共有酵母菌36个,此时试管中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个。
(3)根据图乙可知,b批次的接种量可能_____(高于/低于)a批次。t2时两批次发酵液营养物质剩余量较少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
(4)用_____(方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经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则调查的结果要比实际数_____(填“多”或“少”)。
(5)图丙中,该昆虫种群数量在前5年呈_____形曲线增长,在第_____年时种群的数量降至最低。
2023-12-04更新 | 29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地区部分高中校协作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10 .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下列相关操作恰当的是(       
A.制片时先将边长为1mm的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往盖玻片边缘滴加培养液
B.计数前向计数室滴加1滴台盼蓝染液染色,然后统计无色活菌
C.计数时需不断调节细准焦螺旋,统计酵母菌数量
D.每天相同时间将培养液摇匀后,取样计数,且需要做重复实验
2023-12-03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