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解析
| 共计 340 道试题
1 . 下图为血细胞计数板正面和侧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血细胞计数板的厚度小于普通载玻片,便于显微镜观察
B.用吸管从培养液底部吸取菌液,从H型凹槽处加样
C.将台盼蓝与菌液1:1混合计数以区分细胞死活,相当于稀释了2倍
D.实验结束后,血细胞计数板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晾干
2 . 荧光假单胞菌野生型菌落为平滑型(SM),突变后可产生皱缩型(WS)和模糊型(FS)菌落。科研人员在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野生型,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1所示;在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野生型,其种群增长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静置培养时,增大荧光假单胞菌的接种数量会增大SM的K值
B.静置培养后期,SM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细胞密度过大有关
C.振荡培养时,WS第4天后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并会保持S形增长
D.SM在振荡培养时的突变和适应不利于物种生存
3 . 设置对照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实验对照组的设置方法错误的是(  )
A.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以未接种酵母菌的培养液作为对照
B.探索扦插枝条生根的2,4-D最适浓度的预实验中,利用蒸馏水处理作对照组
C.研究胃液的分泌是否有神经调节以外的调节方式,利用有神经支配组作为对照
D.公鸡睾丸分泌雄激素的研究中,睾丸摘除后与重新移植的处理进行对照
2024-06-1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高三预测模拟预测生物试题
4 . 单细胞的酵母菌在生活和实验中应用较广,下列对其代谢、作用和调查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B.果酒发酵中的酵母菌属于分解者成分,其在果酒变质过程中形成白色菌膜
C.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时,若先滴加样液再盖上盖玻片,其观察结果会偏小
D.若稀释10倍并加入等体积台盼蓝染色后,16×25型(希利格式,0.1mm3)血细胞计数板中,每中格平均5个酵母菌,则样液密度应为1.6×107个/mL
2024-06-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合适的实验材料、科学的实验方法、正确的实验操作是达成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中有氧组为对照组,无氧组为实验组
②进行噬菌体侵染实验时,搅拌不充分会导致35S组沉淀物放射性升高
③菠菜叶肉细胞可作为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材料
④向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高尔基体中的放射性强度先减小后增大
⑤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减法原理
⑥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运用同位素标记法与密度梯度离心技术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⑦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推算出了DNA呈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⑧“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60℃恒温灭菌的土壤是实验组
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实验
A.③、⑤、⑥B.⑥、⑧、⑨
C.②、⑥、⑧D.②、⑥、⑨
2024-06-1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六次考试生物试题
6 . 化合物S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工业。用菌株C可生产S,S的产量与菌株C培养所利用的碳源关系密切。为此,某小组通过实验比较不同碳源对菌体生长和S产量的影响,结果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碳源

细胞干重(g/L)

S产量(g/L)

葡萄糖

3.12

0.15

淀粉

0.01

0.00

制糖废液

2.30

0.18

(1)通常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时,需要对制备的培养基和所用的玻璃器皿进行灭菌,最好选择的灭菌的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用菌株C生产S的最适碳源是_____。菌株C的生长除需要碳源外,还需要_____(答出2点即可)等营养物质。
(3)由实验结果可知,碳源为淀粉时菌株C不能生长,其原因是_____
(4)为监测液体培养基中的菌株C的活细胞密度,将培养液稀释1000倍后,经台盼蓝染液(体积忽略不计)染色,用“25中×16小”型(1mm×1mm×0.1mm)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无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____个,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
(5)若以葡萄糖溶液作为碳源,为进一步确定生产S的最适碳源浓度,某同学设计了相关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预期结果:_____
2024-06-1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
7 . 南通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了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常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直接计数
B.取样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
C.若小格内酵母菌过多,应该适当稀释再计数
D.得不到“S”型曲线,原因是酵母菌的繁殖周期长
8 . 在生态学研究中不同生物的调查方法不同,现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某种野兔、酵母菌进行调查。
(1)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农作物有化感作用,某种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生长产生影响,研究者利用其鲜叶浸提液处理小麦和绿豆结果如图甲。

   

①调查加拿大一枝黄花时取样的关键是______
②化感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③由图甲可知,加拿大一枝黄花产生的化感物质对绿豆的幼根影响是______
(2)调查某种野兔新迁入某地时,由于气候适宜、食物和空间充裕、又缺乏天敌,一段时间内该动物种群增长呈现J形曲线,若第一年种群数量为30,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2倍,则第三年其数量为______。野兔属于消费者,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3)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

   

图乙曲线图是采取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后绘制的。图丙是B时刻用血细胞计数板(400个小方格,体积为1mm×1mm×0.1mm)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每个中方格上酵母菌数的平均值为24个。则该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值约为______个。
2024-06-10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五校联考生物试题
9 . 太湖流域每年都会因N、P排放超标,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对周围居民的生活和饮水安全造成影响。如图为科研人员通过对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调查,绘制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理由是___________
(2)太湖中的鲢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上层,蛴鱼、银鱼主要生活在水体中层和中下层,鲫鱼主要生活在水体底层,体现群落___________结构。根据图中太湖某区域的生物组成及其食物关系,浮游动物与鲫鱼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
(3)当湖水出现富营养化时,某些藻类种群大暴发,导致鱼虾类大量死亡,并且由于___________(填“负反馈”或“正反馈”)调节作用极有可能使该生态系统逐渐远离稳态。通过投入生态浮床和种植挺水植物,能够一定程度抑制藻类等浮游植物生长,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答两点)。利用生物种间关系,你认为控制水华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提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______
(4)研究者用血球计数板(1mm×1mm×0.1mm)对治理后的某单细胞藻进行计数。在相同样点取多个湖水样品混合后,稀释100倍进行计数,结果如图(双边线面积表示一个中格)。治理后该藻种群密度为______个/ml。

2024-06-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押题卷(二)生试题
10 . 某兴趣小组利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酵母菌,实验过程中始终通入无菌空气,每隔一段时间统计酵母菌数量,酵母菌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接种酵母菌前后均要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在题中实验条件下,酵母菌数量不会超过K值
C.影响酵母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D.增加酵母菌的初始接种数量能增大K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