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培养液中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研究
解析
| 共计 342 道试题
1 .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分别采用四种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其他培养条件相同,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分别为a、b、c、d,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定期取酵母菌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再盖好盖玻片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B.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空间中a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将会持续呈J形增长
C.实验的自变量除时间外,还有培养液更换的频率,d组作为空白对照,不需要更换培养液
D.若a、b、c三组不再更换培养液,种群数量受密度制约影响最大的是c组
2023-12-21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
2 . 某同学欲探究营养物质和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其进行的实验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组别

变量处理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1

培养液10mL,加入0.1g干酵母,环境温度25℃

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实验2

培养液10mL,加入0.1g干酵母,环境温度5℃

实验3

A.a、b曲线对应组的K值不同,是因为营养物质成为环境阻力
B.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再进行抽样检测
C.实验3的处理应为培养液5mL,加入干酵母0.1g,环境温度25℃
D.实验1与实验2以温度为自变量进行相互对照,对应的实验结果应为曲线a和c
3 .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模型建构——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
B.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D.高斯通过草履虫培养实验建立了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模型

4 . 图甲是草原中的鼠数量变化曲线图;图乙表示某同学进行“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实验得到的曲线图。该同学的具体操作为: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再向试管中接种入酵母菌,之后将试管置于适宜环境中连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并绘制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草原上的鼠对生态环境破坏极大,最好在_____________(填“b”“c”或“d”)时刻前进行防治。若图甲中曲线Ⅱ表示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之后鼠的数量变化曲线,曲线Ⅱ表明蛇发挥明显生态效应的时间段是_______________
(3)调查鼠的种群密度(不考虑鼠的迁入和迁出):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只/hm2
(4)为了绘制得到图乙的曲线图,可采取______________的方法每天对酵母菌数量进行调查。图丙是b时刻用血球计数板测得的酵母菌分布情况,一个中方格上有24个酵母菌,若以该中方格的酵母菌数代表整个计数室中每个中方格酵母菌数的平均值。则该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K(又称_____________)值约为_____________个。
(5)图乙中de段酵母菌数目减少的原因除了营养物质大量消耗之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
2023-12-19更新 | 23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5 . 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___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现象。
2023-12-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
6 .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不同生物的种群密度使用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调查麦田中某双子叶杂草的密度时样方大小一般为1m²
B.对跳蛸等活动范围不大的动物进行调查时可以使用样方法
C.调查山坡上某种保护树种的种群密度时,可直接逐个计数
D.酵母菌抽样检测时,待培养液自行渗入计数室后应立即计数
2023-12-19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六调考试生物试题
7 . 如图为某生取l mL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1 mmxl mmx0.1 mm)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在血细胞计数板中的分布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五个中方格酵母菌平均数如图所示,则该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6×108个/mL
B.选择左图所示规格的计数室,含25个中方格、400个小方格
C.取样时滴管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小
D.一个血细胞计数板中央含有2个计数室
2023-12-18更新 | 2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8 . 下图为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____。⑤表示____
(2)利用方法⑦调查某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3)该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________。如果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此草原慢慢发生了一系列演替,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
(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
2023-12-1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
9 . 太湖水质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困扰,为高效实现“养鱼抑藻”这一目标,科研部门作了多项相关研究。请就提供的科研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下图为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的研究结果,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鱼鳞藻、脆杆藻为藻类植物,是鱼的优良饵料,微囊藻属于蓝藻,其产生的毒素污染水体。
①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__________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②将湖水培养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2mm×2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三类藻细胞分布如下图,则培养液中微囊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个/mL。

(2)研究表明,传统渔业只重视水草→草食性鱼这一条食物链,放养的草食性鱼高强度的摄食使水草量急剧下降,最终会导致草型湖泊变为藻型湖泊,这个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演替,说明该水域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较弱。为了使太湖渔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应增加湖泊中的生物种类,以调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结构。
(3)科研人员针对太湖底栖动物中的优势种椭圆萝卜螺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椭圆萝卜螺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中包含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引起的热能散失。科研人员在测定这部分能量时,首先将实验螺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48h的饥饿处理,然后取相同的棕色瓶分别标号,进行如下处理,密闭后置于光下。("+"代表放入,“一“表示不放入)

实验处理

A

B

①预处理的湖水

②经48h饥饿的椭圆萝卜螺5只

③水生植物(食物

为了排除水生植物对水中溶解氧的影响,需另设置一组对照,对照组的处理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选填表中实验处理的标号)。实验3h,待A瓶中的螺饱食后再测定各瓶溶氧量,可得椭圆萝卜螺在饱食和饥饿状态下的代谢率。然后科研人员除去A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给A、B瓶更换预处理湖水,每隔3h测定一次溶氧量并计算代谢率,直到A、B两瓶椭圆萝卜螺的代谢率__________________时终止。通过计算得出机体在摄食、消化、吸收等过程中所散失的能量值。
2023-12-18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生物试题
10 . 将酵母菌接种到装有10mL培养液的锥形瓶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计数。当酵母菌总数为a(K值)时,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关于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及种群数量变化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显微计数时,先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会导致计数结果偏高
B.该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
C.若将酵母菌的接种量增加一倍,培养条件不变,则K值为2a
D.若将培养液的量改为5mL,接种量与培养条件相同,则K值小于a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